经行泄泻病是中医给予的病名,这种疾病是指经期或者是经期前后,女性出现大量大便泄泻,一日多次。主要表现在月经期疾病,有着经行泄泻称呼,还被叫做茎来泄泻,经常出现在行经期妇女身上。这种疾病主要属于西医经前期类,通常预后良好。
经行泄泻的病因
月经来潮期间,大便稀溏,次数频繁,经行即驰,经净即止,我们称为经行泄泻,其主要病因为脾虚和肾虚。
脾胃功能素盛,行经时,运化功能衰微,所以行经时腹泻;脾虚中阳不振则面色淡*,精神疲倦,四肢无力;脾阳不振,湿浊泛滥则浮肿,湿浊内停则腹胀。
肾为胃之关,主司二便,肾阳素虚,行经之时肾气亦虚,肾关不固,故经行泄泻,小便清长;
肾虚則髓海不满,故头晕目鸣。
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1)脾虚型
症见经期泄泻,面色淡薄,精神疲倦,四肢无力,腹胀或轻度浮肿,舌苔薄白或腻,脉虚缓或湍治疗大法为健脾渗湿,主要方药参苓白术散,基本药物有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扁豆薏苡仁、莲肉、砂仁、枯梗、陈皮。
若见经行泄泻,经量多少不定,胸胁痞闷,腹胀痛而泄,泄后痛减等肝气犯脾之征,可加白芍、防风、木香、吴茱萸青皮。
(2)肾虚型症
见行经时晨起即泄泻,面色晦暗,头晕耳鸣,腰腿酸软,四肢畏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
治疗大法为温补肾阳,健脾止泻。
主要方药补肾健骨汤,基本药物有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人参、茯苓、妙白术、薏苡仁、巴载大枣。
妇女经断前后诸证的病因及治疗有哪些
妇女在45~50岁之间。
月经停止称为“经断在月经将断未断之时,出现月经紊乱,并伴有一系列全身症状,我们称为“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前后,肾气虚衰,月经的周期和行经持续的时间或长或短,血量时多时少如无其他全身症状,则属生理现象如果同时出现精神倦息,情志失常,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健忘失眠,口干不思饮,或烘然而热,面赤汗出,手足心热,腰背酸痛等则需治疗。
中医认为,女子接近五十,肾气虚衰,天癸已竭,冲任虚衰,精血不足,以致脏腑经络失于满养温煦,真阴亏损,阳失潜藏,阴阳平衡失调,均可发生经断前后诸证,本病的治疗因症状多变,较为复杂,临床上常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二大类型。
(1)肾阴虚型
症见精神抑郁,烦躁易怒,烘然而热,面赤汗出,手足心热,腰膝酸痛,月经量少,色鲜红舌红而干,苔少,脉弦细而数治疗大法为补益肝肾,滋阴潜阳,主要方药六味地*汤加减,基本药物有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龙骨、牡蛎、石决明、白芍若因肾阴虚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火亢盛,导致心阴虚,症见心悸失眠、烦躁不安、多梦易惊、情志异常、口燥咽干,治宜滋肾宁心安神,方用补心丹。
基本药物有人参、丹参、元参、生地获苓、当归、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天门冬、麦门冬桔梗殊砂。
上药可水煎服(殊砂冲服)也可共研细末为小丸(6克重)每日二至三丸。
若见肾阴虚症外,还伴有心悸气短头晕眼花、失眠、食少腹胀等心脾两虑证者,可用归牌汤,基本药物人参*芪当归、炒白术、茯神、远志、龙眼肉、木香、甘草、枣仁。
(2)肾阳虚型
面色晦暗,精神萎缩,疲倦无力,畏寒腹冷,腰背酸痛,阴部有重坠感,大便稀,夜尿多,白带多,质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大法为温肾补阳法,主要方药右归丸,基本药物有熟地,山药、枸杞、菟丝子、当归、杜仲、鹿角胶附子、肉桂、山萸肉。
若腰背酸不甚者加续断寄生;小腹两侧痛者加小茴香橘核;两胁胀痛者加青皮、川楝子;气虚症状明显、持久者加人参、*芪。
乳头瘘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乳头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房瘘管,多发于非哺乳期之青壮年妇女,并常伴有乳头内陷,本病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乳晕腺炎
乳晕部有不少突起的小结,称乳晕腺,其性质与人体其它部位的皮脂腺相同,若乳晕腺发炎,化脓,多侵及乳晕部大乳管而成乳头瘘
②乳头内陷
乳头内縮凹陷,易继发感染,常形成乳晕部脓肿,肺破后或手术切开后,皆可形成乳头瘘,多见于未婚妇女。
③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化脓溃破或手术切开,若伤口靠近乳晕部,可能形成乳头瘘,多见于哺乳期妇女。
本病初期,乳晕部有一小结节,质软,很快就出现局部疼痛,皮肤微红,数日内溃破流脓,脓汁臭秽,量少,内含豆腐渣样物质,乳头有乳白色膏状分泌物排出,部分病例可有乳头溢脓史,乳晕部瘘口可久不收口,或暂时假性愈合,数周或数月又感染破溃。
乳头瘘的西医疗法
主要是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常规消*后局部麻醉,以球头细银丝探针弄成弯形,自乳晕部瘘口探入,由乳头穿出,沿探针将瘘管切开,修剪切口两侧边缘,使其略成碟状,检查瘘管有无分枝,并一起切开,然后以凡士林纱条填塞创面,使肉芽组织由基底部生长而愈合。
本病的中医疗法主要是以内服汤药以外用挂线疗法,内外兼治,效果较好。
主要方药:
消肿透脓汤加减,方中*连清热燥湿、白芷、花粉、炒山甲、炒皂刺养阴清热、托里透脓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加大*元参,气血两虚者加当归、*参、伴有发热,局部红肿者加公英,大青叶、银花。
挂线疗法早在我国明代就已采用,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
挂线疗法实际上是一种痿管切开术,是利用在结扎处组织由于血运障碍而逐渐发生压迫性坏死的机理,同时结扎线可作为瘘管的有效引流物,使瘘管内渗液排出,不致发生急性感染,在表面组织逐渐切开的过程中,基底创面也可以开始逐步愈合,不致发生创口表面过早闭合的现象。
以上治疗方,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文本只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