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名36岁女子腹痛、腹泻、发热,因担心去发热门诊看病会被隔离,她“坚持”三周后因高烧40摄氏度持续不退且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被家人紧急送到广州医院就医。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8月24日从中山六院获悉,这位患者入院时严重感染性休克,呼吸、循环、血液等多器官系统衰竭,一度出现“死亡三联征”。
中山六院ICU主任杨春华主任医师介绍,该患者病因可疑,排除传染病、血液病、脏器坏死、穿孔等病因后,最终发现她的体内存在大量沙门氏菌感染。通过追问家属,发现原来患者嗜好吃寿司等生冷食物,此次发病前吃了大量寿司。经过20多天抢救,该女子已好转出院。
杨春华强调,广东夏秋天气炎热,因进食污染食物而出现腹痛、腹泻、发热比较常见,采用抗菌治疗即可好转。“患者切勿因发热而讳疾忌医,医院就诊,以免小病拖成重症!”他呼吁。
不肯去发热门诊入院时已病危
家住深圳的阿芳(化名)今年36岁,平素身体健康,1个月前突然出现腹痛、腹泻、发热。因担心去发热门诊会被隔离,她便在网上查了些资料,自行购药服用。就这样“坚持”了三周,家人却发现她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终于因高热(40℃)不退、嗜睡、反应迟钝,医院就诊,最终辗转到广州的医院就诊。
发热门诊排除阿芳的发热与新冠肺炎相关。在紧急会诊时,该院胃肠外科二值陈春宇主治医师发现阿芳精神状态差,呼吸浅促,意识淡漠,皮肤和眼结膜可见广泛分布出血点,伴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急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37×/L,血小板只有15×/L,血压80/60mmHg,心律次/分,血氧饱和度不足90%,属于严重感染性休克,生命危在旦夕。
由于阿芳只能用睁眼、点头回答医生指令,在第一次询问时,家属无法提供对诊断有帮助的病史信息。考虑到阿芳已经出现了呼吸、循环、血液、肾脏、中枢、内环境、消化道等多个脏器系统的功能障碍,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紧急将她收入ICU抢救治疗。
据阿芳在ICU的主管医生石一鸣介绍,任何一个脏器系统功能的进一步衰竭都会造成致命的后果,而患者竟然已经出现七个脏器系统功能的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还出现了严重的“死亡三联征”——重度低体温、严重酸中*和凝血机能障碍。
为了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中山六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医院开通绿色抢救通道,并组织多学科团队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呼吸机、升压药、抗感染、血液净化、输血、液体复苏、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线粒体数量监测等。
很快,阿芳被各种仪器设备围绕,监护仪上的报警声无时无刻不提示着,患者已经命悬一线。
病因一度成谜原来她有这个嗜好
“当时腹部急诊CT可见大量腹腔积液,病人伴腹膜炎体征,病情这么严重,最有可能的是急腹症。”杨春华介绍,经多学科紧急会诊后,胃肠外科紧急进行腹腔镜探查,然而并未发现急腹症相关的脏器坏死或者穿孔病情。病理科也进行了骨髓阅片,排除了血液病的可能。
病人的诊断依然是个谜团!
这时,阿芳的血培养结果出来了,提示检测到沙门氏菌属。
“不仅是血液里,腹水里也检测到大量沙门氏菌。”杨春华介绍,医生再次详细追问阿芳丈夫,发现原来阿芳平时喜欢吃寿司等生冷食物,而此次发病前恰好吃进了不少寿司。
杨春华仔细诊查,结合补充的病史和各项检查结果,确认这次造成患者病情危重的元凶为沙门氏菌。
“由于患者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生冷食物,大量的沙门氏菌经消化道入血,造成患者出现严重感染性休克,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找到病因后,经过针对性治疗,在ICU、胃肠外科、血液内科、超声科、消化内科、输血科、检验科等多个学科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经过20余天的奋力救治,出现在阿芳身上的“死亡三联征”终于被逆转,她的各器官功能逐步好转,生命体征也逐步稳定,最终好转出院。
肉眼和气味难鉴别沙门氏菌感染
中山六院专家介绍,沙门氏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寄生在人类和动物的消化系统当中,肉蛋奶以及相关制品等均可被污染。由于沙门氏菌属不分解利用蛋白质,难以通过肉眼或者气味判断食物是否被污染,因此人们容易发生误食。
沙门氏菌属为形态以及构造相似的一大类细菌,已发现的菌种超过两千种,其中包括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属在粪便中存活可超过1月,在水中可存活超过2周。患者、无症状携带者、家养以及野生动物均可成为沙门氏菌属的传染源。
杨春华教授介绍,发病者通常在接触感染源的1到3天内出现发烧、腹泻、腹痛等症状,发生血液感染的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预后不佳甚至死亡。杨春华提醒如出现有呕吐、腹泻或发热等不适症状,医院就诊。
知多D
预防沙门氏菌感染这样做
1、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厨房用具要分开,在冰箱里也要避免把生熟食物放在同一个区域、同一层。建议冰箱冷藏保鲜箱上层放熟食,下层放生食,两者均需用保鲜膜、保鲜盒等密封,严防交叉污染。
2、生食蔬果前,一定要用流动自来水洗净。
3、熟食最好在10℃以下低温保存,食用前必须用80℃以上高温加热15分钟以上。
4、在日常生活中讲究手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5、不吃生肉或未经彻底煮熟的肉,不生吃鸡蛋,不喝生奶。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