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前发表在《新发传染病》期刊上的一份报告,中国研究人员已从死于新冠肺炎的患者粪便中分离出活的新冠病*。
在同一份期刊上,另一组中国研究人员报告说,在酒店房间的表面检测到SARS-CoV-2病*的RNA。SARS-CoV-2是导致新冠肺炎的病*。
雾化粪便可能是疾病传播媒介
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一名78岁新冠肺炎患者的病例,该患者最近曾前往武汉,并于1月17日在广州住院。该名男子咳嗽,偶有发热,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发现异常。
1月22日,在病情恶化后,患者接受了呼吸机治疗。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到1月27日至2月7日收集的4份粪便标本中的SARS-CoV-2RNA。从活组织检查样本中收集的胃肠道表面细胞中也发现了该病*的抗原。患者于2月20日死亡。
症状出现后17-28天的粪便样本中病*DNA含量高于呼吸道样本。研究人员并未从后来收集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活病*,尽管RT-PCR继续检测病*RNA,“表明该患者的粪便中只有RNA片段,没有传染性病*。”
当研究人员对培养物进行负面染色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时,他们看到带有SARS-CoV-2特征的突刺蛋白的球形病*颗粒。
研究人员还收集了其他27名患者的粪便样本,其中11人的病*RNA至少检测呈阳性。研究人员还从其中两个人身上分离出活的SARS-CoV-2,“这表明粪便中的传染性病*是COVID-19的常见表现形式。”
作者说,他们的发现表明,在重症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医院工作人员需要仔细清洁一切物体表面,以避免病*从粪便中传播。
他们指出,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年非典(SARS)暴发期间,香港一幢居民楼的污水管道出现故障,导致被非典病*1型(SARS-CoV-1)污染的粪便浮质化。名患病居民中,42人死亡。
研究人员写道:“从粪便中分离出传染性SARS-CoV-2表明了通过雾化粪便进行粪口传播或粪便-呼吸传播的可能性。”
枕套、床单污染最严重
在第二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两个酒店房间的22个表面中的8个(36%)和床上用品样本中发现SARS-CoV-2RNA,此前有两名症状出现前的客人被证实患有新冠肺炎。
顾客是3月19日和20日回国的中国留学生。虽然他们没有症状,但在酒店隔离14天,此外在隔离2天后的RT-PCR检测中,COVID-19呈阳性。两名患者住院后,鼻咽、痰和粪便样本均显示SARS-CoV-2RNA的高载量。他们都出现了发烧和咳嗽,其中一人胸部CT检查结果不正常。
在患者检测呈阳性后约3小时,研究人员对两个酒店房间和一个空房间的门把手、电灯开关、水龙头把手、温度计、电视遥控器、枕套、羽绒被盖、床单、毛巾、浴室门把手和厕所进行了采样。酒店于1月24日至3月18日关闭,只有两名学生入住。
从一名患者的酒店房间采集的11个样本中,有6个(55%)样本的SARS-CoV-2RNA检测呈阳性,包括床单、被套、枕套和毛巾;患者长期接触的枕套和床单病*载量很高。另一名病人房间里的枕套也呈阳性。
“有高病*载量脱落的症状前患者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污染环境。”作者写道,并承认他们没有从样本中分离出活病*。
他们建议,用过的亚麻布从床上拿下来时不要摇晃,在重新使用之前应该彻底清洗和干燥。
新冠病*在粪便中存活的时间似乎很长
中国的一项研究对74名住院的COVID-19患者进行了跟踪调查,每天或每隔一天采集咽喉拭子和粪便样本。
研究人员发现,在超过一半的患者中,在咽喉拭子检测结果为阴性后,他们的粪便样本在平均11天的时间里仍然检测到冠状病*呈阳性。在一名患者的咽拭子呈阴性33天后,仍在其粪便中检测到冠状病*。
这表明,在病*从呼吸道清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病*仍在患者的胃肠道内活跃地繁殖。因此,新冠病*极有可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为了证明冠状病*可以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我们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队列研究。这些研究将包括收集更多信息,了解新冠病*在肠道中的存活情况,它如何导致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病*在不同温度下如何在粪便中存活。
研究人员已经在实验室培养的粪便中发现了活的冠状病*,但这只发生在两名患者身上,因此其他研究团队需要可靠地确认粪便中是否存在传染性病*。
全世界十多个研究小组正在合作开展一个项目,分析污水中目标人群中是否存在新冠病*。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一名没有腹泻的COVID-19阳性患者的浴室中收集了样本。从马桶、洗手池和门把手表面采集的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所以有效的洗手,尤其是在上完厕所之后,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之前的研究,我们知道冠状病*可以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存活三天。因此,在使用公共厕所时,有必要定期对接触过的表面进行消*,包括门把手、水龙头、洗漱台面和马桶按键。
此外,记得要合上盖子冲马桶。这对存在新冠病*持续传播的社区的公共厕所尤其重要。冲厕所会产生一种被称为“马桶烟”的现象,多达14.5万滴成雾状的水滴会被释放出来,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原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