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肝脏富血供病变一例,这个诊断很重要
TUhjnbcbe - 2021/5/19 23:08:00
河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影像时间

病例展示

女性,57岁,一周前体检发现肝占位,无明显不适。既往体健,否认重大手术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等,常规肿瘤标志物无明显异常。患者行CT及MRI增强检查。CT增强: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图像如下:CT表现:肝左叶低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界尚清晰,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造影剂退出,平扫、动脉期、门脉期CT值分别为36HU、HU、HU。病灶强化较均匀。MRI图像如下:MRI表现:肝左叶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FS高信号,信号均匀,反相位上病灶无明显信号减低。DWI呈高信号,ADC值约1.58×10-3mm2/s。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强化,动脉晚期病灶周围小斑片状异常灌注,门脉期及延迟期仍呈高信号(延迟期图像未展示)。病理:肝脏副神经节瘤

肝脏副神经瘤

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肿瘤,一般把起源于肾上腺的副神经节瘤称为嗜铬细胞瘤,而位于肾上腺外的统称为副神经节瘤,并以解剖部分命名。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瘤中,约55.2%发生于腹膜后,25.6%发生于头颈部,5.6%位于膀胱,3.2%位于纵隔。而发生于肝脏副神经节瘤罕见,文献一般为个例报道。本文从临床、影像等方面简述肝脏副神经节瘤相关表现。

01

一般概述

副神经节瘤起源于胚胎期的神经嵴组织,由成巢或器官样排列的小圆形上皮样主细胞组成。周围围绕少量的支持细胞,瘤巢之间为丰富的血窦样血管网。发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平均年龄为41岁,男女发病数相近。副神经节瘤多沿颅底至盆腔人体中轴线分布,偶尔也出现在副神经节以外区域。发生于肝脏的副神经节瘤可良性或恶性。

02

临床

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部位和是否分泌儿茶酚胺有关,一般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少数功能性肿瘤分泌儿茶酚胺,导致相应的内分泌症状。当血液中儿茶酚胺高于正常值的4-5倍时,会出现阵发性高血压、心悸、头晕和多汗等临床症状。肝脏副神经节瘤亦可表现为功能性。当肿瘤受到外界作用如挤压、牵拉时,可能会突然大剂量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引起血管剧烈波动等,引起急性肺水肿、心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损害及心功能衰竭等危象发生。因此术前诊断尤为重要。

03

影像表现

副神经节瘤常位于中轴线附近,单发多见,直径常5cm,边界尚清,可有假包膜,病灶呈实性或囊实性。副神经节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文献报道肝脏副神经节瘤影像表现无特异性,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呈明显强化,术前常被误诊为肝癌。当肿瘤较大时,副神经节瘤可表现为周围结节样强化,类似于血管瘤的强化。MRI影像特征与CT类似,常难以与肝癌鉴别。而放射性碘标记的间碘苄胍(1I-MIBG)显像诊断对副神经节瘤的检出率较高,敏感性约77%-95%,特异性约95%-%。总之,对于肝脏富血供肿瘤,需考虑到副神经节瘤的可能。

CASE1

49岁女性,体检发现肝脏占位,无明显不适。CT增强示肝内低密度灶,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强化,强化不均匀,边界欠清晰。门脉期造影剂退出,呈稍低密度。MRI示病灶呈T1WI稍低信号、T2WI-FS高信号,DWI呈高信号(未展示),信号尚均匀,增强后呈明显强化。术前误诊为肝癌,手术过程中该患者血压急剧升高,术后病理为肝脏副神经节瘤。

CASE2

47岁女性,超声发现肝脏占位就诊,无明显不适,既往高血压病史(/mmHg)。CT增强示肝左叶低密度灶,增强后呈明显强化。手术过程中该患者出现血压剧烈变化(90/70–/mmHg)。术后病理为肝脏副神经节瘤。

CASE3

48岁女性,上腹部疼痛及持续性腹胀数月余,CT增强冠状位示肝内巨大占位,呈边缘结节样强化,类似于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病理为副神经节瘤。

作者

天涯陌路

内容策划

小雪球、彭龙

题图来源

站酷海洛

插图来源

作者提供

投稿及转载

medical_radiology

.
1
查看完整版本: 肝脏富血供病变一例,这个诊断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