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患者反复腹泻关节肌肉疼痛,这种消化道疾
TUhjnbcbe - 2021/2/25 19:42:00
病例展示

男,53岁。因慢性腹泻、肌肉疼痛3年,关节疼痛伴夜间低热1年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日3~5次不等,为稀水便,医院给予对症治疗3d后好转,但大便仍不成形,并出现四肢肌肉隐痛。

1年前腹泻及四肢肌肉疼痛逐渐加重,偶有剧烈腹痛;同时出现右手指关节疼痛;背部及四肢皮疹,剧烈瘙痒;晚间低热,体温波动在37~37.8℃,次日早晨恢复正常;体质量下降明显。

行胃镜、结肠镜检查并取活检,均未见明显异常。患者1年来体质量下降约15kg。查体:消瘦貌,脾可及,肋下约4cm,背部可见皮疹消退后遗留的色素沉着。腹部超声提示:脾肿大。行经口小肠镜检查:空肠多发白斑性质待定。病理回报:小肠黏膜慢性炎症,部分固有黏膜及绒毛间质见较多泡沫状巨嗜细胞,PAS染色呈现阳性颗粒状物,考虑为Whipple病。

给予抗生素可乐必妥mg,2次/d,静脉滴注,2周后腹泻症状消失,改为可乐必妥片mg,2次/d口服,3周后肌肉、关节痛消失,体质量开始增加。随后改用广谱抗生素复方磺胺甲恶唑2片,2次/d,口服1年,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具有典型的消化道症状(反复腹泻),体质量极度减轻,同时还有关节、肌肉疼痛、发热以及色素沉着表现,除临床症状典型外,在其小肠黏膜活检中发现PAS阳性巨嗜细胞,使其Whipple病诊断明确。Whipple病Whipple病是一种罕见的累及多系统疾病,一般为散发,不会引起流行。发病年龄主要见于30-50岁的男性,占90%,妇女儿童比较少见。本病可累及人体多个组织、器官,临床上极易误诊误治,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目前认为本病与感染Whipple杆菌有关,病变主要累及十二指肠第一、二段及空肠,很少累及整个小肠,罕见累及结肠。可累及邻近结构如肠系膜增厚伴肠系膜、腹主动脉周围和腹腔淋巴结病变。本病典型临床表现为腹泻、体质量下降、吸收障碍三联征,约80%的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大便隐血常阳性,但黑粪少见。10%~25%的患者无消化道症状,称之「干性Whipple病」。诊断由于Whipple病病变常位于空肠上段和回肠末端,所以诊断主要依赖小肠镜活检病理和电镜检查。活检标本可出现绒毛变短、萎缩和淋巴管扩张及空泡形成,可发现特征性的PAS染色的泡沫样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电子显微镜下在固有层内的膜结合囊泡内有棒状杆菌,正是由于这些细菌进入溶酶体复合物,才导致PAS阳性。正常人群中,肠壁固有层内泡沫状巨噬细胞的数量仅占细胞总数的5%以下,而在Whipple病患者中可达50%,从而反映病情严重程度。Whipple病也可由淋巴活检出现含有糖蛋白的泡沫状巨噬细胞而确立诊断。少数病例在病程早期病理检查亦可为阴性结果,可能与活检取样未及病变部位及早期进行抗生素治疗有关,故为明确诊断多处取样是必要的。治疗治疗除采取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外,主要是抗生素治疗,包括青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或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抗菌治疗方案一般为开始2周静脉滴注,后1年口服维持治疗。大部分患者在数天或数周内对抗生素治疗获得极好的反应,但抗生素必须持续应用数月到数年。疗程过短易复发,治疗开始后患者症状改善,体重增加,但症状完全消失需数月至数年,组织学恢复则更慢。如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应给予氯霉素。目前临床推荐的whipple病治疗方案为:头孢曲松2g静脉滴注,1次/d或美罗培南1g,静脉滴注,3次/d,治疗2周后改为TMP-SMZmg口服,2次/d,至少治疗1年。停药前应用高分辨率光镜或电镜检查小肠活组织标本,以证明T.whipplei菌被清除。PCR检测细菌存在与否,有助于指导选择恰当的抗生素和决定治疗时间。但PAS阳性的巨噬细胞可存在多年。另外,国外有文献报道通过干扰素辅助抗生素治疗难治性Whipple病取得良好疗效。策划

鹤儿投稿

heer

.
1
查看完整版本: 患者反复腹泻关节肌肉疼痛,这种消化道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