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孩子不懂得心疼人,对父母来说,是件很悲伤的事。
朋友小赵家的儿子10岁了,品学兼优,亲朋好友都夸好,小赵每次听到这种夸奖都是一阵苦笑,心想:这么好有什么用,实在太不会心疼人了。有次小赵吃坏了东西,半夜里开始拉肚子,一趟又一趟的跑厕所,儿子出来喝水,看到老妈那么难受的样子,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喝完水就回屋里睡觉了,小赵当场就扎心了。第二天早起吃饭时,忍不住质问儿子,谁知道儿子回了一句:谁让你乱吃东西的!这一说,更扎心了。
小赵一度怀疑自己,是自己养育方式不当导致的,还是儿子天生的冷漠性格?
真的有天生冷漠的孩子吗?
每个人对情感的需求度不同,有的人天生对情感要求高,而有的人天生对情感要求低。表妹小王是个特立独行的孩子,家庭和谐父母疼爱,并无一些原生家庭的伤痕,性格在外人看来是有一些冷淡的。比如生病了,只想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并不需要别人来嘘寒问暖,会感觉不自在,看电影时别人被感动了会哭得稀里哗啦,而她绝对不会有任何触动,但父母生病,一定会去照顾,不会坐视不理。
这类孩子属于同理心差,缺乏共情能力,但本质上不是冷漠的人,会对家人照顾,心疼的方式不同,更多的在行动上而不是语言上。这种属性的孩子,有一定的先天遗传性,父母或者隔代亲人中,有这种属性。
还有一类孩子,是后天环境养成的冷漠性格。
性格凉薄的孩子,一般是缺乏信任感,一般是由于家庭和学校的环境造成的。比如父母经常吵架,或者从小被寄养在别人家里,在学校受到霸凌申述无门,或者不受重视不受肯定,没有可倾述或者信任的人,很多孩子会选择把自己封闭起来,慢慢地变得冷漠和凉薄。
而孩子不心疼父母,要么是语言上的不心疼,但会在行动上心疼;要么是父母给孩子树立过不好的榜样,让孩子有样学样了;要么孩子被环境影响,缺乏信任感,后期慢慢形成了凉薄性格。
教孩子学会“爱”的能力,至关重要
无论在感情中还是将来成家,有爱的能力和会表达爱,孩子更容易生活得幸福。
1、家长多表达爱
我们东方父母偏向于沉默型的,不太把爱表达出来,特别是父亲的爱多是内敛型。因此很多时候孩子不够理解或者误解他们。
对此,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如果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拥抱、抚摸,有时甚至是亲昵地拍打几下,孩子在对外交往以及智力、情感上都会更健康。在一些节假日或生日,这些有仪式感的日子,带孩子多做一些庆祝和有意义的活动,情感收益会翻倍。
多向孩子表达一些爱意,让孩子感受到,同样也会耳濡目染,不让自己情感太过于内敛沉默。
2、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爱的能力,多数情况下还是来自于父母的。
邻居赵大爷和妻子一生和睦,俩人特别理解对方心疼对方,3个孩子以前也经常对外说,以后就要找这样的感情结婚,互相理解对方不抱怨。本着这样的目标和在父母的熏陶下,3个孩子的生活也算过得有滋有味。
父母以身作则,其实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因此,才有很多人说,无论女孩还是男孩,都有责任,为自己将来的孩子着想,选择合适的伴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