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顾名思义是发生在秋冬季节的腹泻病。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秋季腹泻一般发生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
笔者注意到往年从基层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转过来的腹泻患儿中存在着的诸多不恰当的处理,这些处理不但对疾病治疗不利,还可能使患儿的病情更趋复杂。如今,秋季腹泻保卫战又要开始了,备好“枪”,装好“药”,但切记别走火!误区1 不分情况,一律禁食转诊而来的患儿有的已经腹泻两三天,早过了呕吐期,却仍在禁食,问起原因,家属只是表示:初诊医生不让吃奶或吃饭。加上只喝水,这样的患儿几乎都是较严重的低渗性脱水。
分析秋季腹泻往往只在起病的第1-2天呕吐明显,以后随腹泻开始加重而逐渐减轻。对腹泻和/或呕吐的孩子,正确饮食指导原则如下:①能吃多少吃多少;②暂时不添加蛋肉等辅食,半岁以上的患儿可以多喝咸面汤(或者大米汤加适量盐)。
对于“能吃多少吃多少”的理解——因为胃肠炎时,肠道并非“体无完肤”的全部被损伤,而是有部分吸收功能存在,不管患儿吃的是母乳还是配方奶粉,均可以通俗的进行以下解释:如果患儿吃ml引起呕吐,则可改为50ml试喂,如果50ml吐了则改为20ml。如此类推,总有一个量是患儿吃后不吐的,在此以后根据患儿的食欲反复尝试增减、并由食欲和喂后呕吐反应来决定间隔时间。
建议在不引起呕吐的前提下,尽可能鼓励家长多喂患儿,争取让患儿每天的进食总量接近正常进食量。误区2 笼统告知“多喝水”,不知道正确的口服补液情况一:很多基层医生只笼统的告诉家长,患儿要“多喝水”,却不知道也需补充电解质。情况二:有的医生虽然知道只喝水不好,会告诉家长“回家喝糖盐水:放点儿糖、放点儿盐加水多喝——这些都是很多乡村医生常实施的简便方法。
分析情况一:在腹泻时,丢失的不只是水份,还有很多电解质,只补充水分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因为“水利尿”而强性带走更多的电解质,从而打破机体的代偿、发生严重的低渗性脱水。就像我们在体力劳动、运动后大量出汗时,喝“运动饮料”就比正常矿泉水含有更丰富的电解质,而只喝水不补充电解质则可能发生“腿抽筋”这样肌肉痉挛的情况,腹泻时丢失水分和电解质的情况和大量出汗相似,却更直接、快速。情况二:作为医生都应知道,口服补液里的糖和盐要达到一定比例并恰当使用才会起作用,盐多或糖多都可能适得其反。
建议基于“情况一”在农村较常见,且鉴于患儿采血的痛苦与检验的花费,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同意电解质检查。因此,在接诊这部分秋季腹泻患儿时,要有意识的去仔细询问患儿此前口服或者静脉补液的情况,以便了解是否有医源性低渗或者高渗性脱水的危险,对于非正规口服补液的患儿,尤其是精神食欲较差的孩子,还是应常规向家属建议采血化验电解质等项目。
对于口服补液的方法,年WHO公布的新配方为:氯化钠2.6g、氯化钾1.5g、枸橼酸钠2.9g、无水葡萄糖13.5g加水到0ml。医院没有现成的口服补液盐,知道以上数据后,用10%的氯化钠、10%的氯化钾、5%的碳酸氢钠、10%的葡萄糖加水来配,也非难事。
提示口服补液盐应用不当也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不良后果,其原因在于消化不良和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消化道粘膜有炎性水肿,吸收功能很差,短时间内大量快速服用补液盐,不但难以吸收,而且会促使胃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呕吐加剧,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加重。所以,口服补液盐虽有许多优点,但也不能滥用。要根据腹泻情况少量频繁的逐渐补充,口服补液盐并不是越多越好。误区3 腹泻之初盲目应用止吐、止泻药物盲目止吐止泻的情况发生也时有发生,事实上对于秋季腹泻的患儿病初的止吐止泻并无有益处,反而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分析病*性肠炎或细菌性肠炎的急性期,呕吐及腹泻都是能起到“排*、减压”的自我保护作用的,盲目止吐、止泻则可能打破机体的代偿而使肠道内的“*素”无法排出,从而导致病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比如,有些食物中*的孩子,临床还要主动给予催吐、导泻治疗,以便排出*物。那么同理,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反其道而行之。
建议笔者对于临床接诊到的秋季腹泻患儿病初的呕吐,不作任何止吐处理,只是补液、对症治疗,常常在1天后呕吐、腹泻自然缓解,可供基层临床医生参考。误区4 过度重视口服药,忽视补液的重要地位腹泻患儿本来就容易呕吐,喂药时比喂奶、喂水更容易呕吐,如果医生让家长感觉“喂药很重要,喂药孩子就会好的比较快”,家长就可能反复在患儿“吐药后补充喂药”,如此重复,则会加重其脱水的程度,也失去最佳口服补液的机会。
分析临床医生在治疗中要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秋季腹泻及其他病*性肠炎,抗病*药物对其几乎没有疗效。因此,临床是否进行抗病*治疗结果差别不大,而应把正确补液放在首位。
建议笔者在给秋季腹泻的患儿开药后(只开蒙脱石和肠道益生菌及口服补液盐,发热者加退热药物)都要给家长强调:患儿喂药困难时可以不喂,但口服补液盐不能不用、奶不能不吃,如果观察半天左右,感觉补液盐和奶喂起来都比较困难、尿明显减少时,一定不要拖延,医院正规补液治疗。
作者提示笔者每年都会见到几例这样的患者:其发病年龄、季节、临床表现与秋季腹泻难以区分,但行血常规、粪常规后却发现为明确的细菌性肠炎,也有细菌性痢疾早期表现与秋季腹泻完全相同的患者。所以,不要在这个季节一见到呕吐、腹泻稀水便就相当然的认为是“秋季腹泻”,因此,要重视必要的检验,尤其是最起码的血常规和粪常规。
知识链接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三大禁忌”勿滥用抗生素:小儿秋季腹泻主要是轮状病*感染,故使用抗生素治疗纯属是滥用药物。我国《腹泻病治疗方案》中指出,70%的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病*或产*素细菌引起,可以不用抗菌药物,只要给予补液疗法,并可酌情给予微生态调节剂和黏膜保护剂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但治疗无效,而且可导致细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同时还可继发肠道菌群失调、霉菌性肠炎等,影响营养吸收,并可使腹泻迁延不愈,危及生命。
勿盲目禁食:即使患儿腹泻严重,其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并未完全消失,对营养物质吸收仍可达正常情况的60%~90%。盲目禁食不利于营养补充,还使患儿营养状况恶化,影响肠黏膜修复,降低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并发感染,陷入“腹泻-营养不良-腹泻”的恶性循环。故小儿秋季腹泻应继续母乳或人工喂养,以免上述情况发生。
勿滥用止泻药:发病初期,腹泻能将体内的致病菌和病*以及它们所产生的*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害作用。此时如果使用强效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5岁儿童禁用洛哌丁胺;2岁婴儿禁用复方苯乙哌啶;药用炭禁止长期用于治疗3岁的小儿腹泻或腹胀。作者河南医院儿科郭祖峰版权信息:本文为《中国社区医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