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粪。出生后的一两天之内,婴儿会排出一种黏稠又细腻的黑绿色粪便,称为胎粪。以后孩子的粪便才会逐渐变成棕色和黄色。如果婴儿在第2天结束时还没有排大便,就应该向医生报告。
胃一结肠反射。多数宝宝吃完奶很快就想排便,因为胃里装满食物以后会对肠道产生从上到下的刺激。这种连带反应叫做胃一结肠(即gastrocolic,其中gastro是“胃”colic是“肠”)反射。在最初的几个月里,这种胃一结肠反射最活跃。吃母乳的婴儿更是如此,每一次吃完奶都会排便。不方便的是,还有个别婴儿只要一吃奶就会使劲儿地排便。虽然排不出什么来,但他还是在使劲儿。只要含着乳头,他就会不停地使劲儿,以至于连奶都吃不成。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先停下来等15分钟。先让孩子的肠道稳定下来,再试着喂奶。
吃母乳的宝宝。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排便的次数可能很多,也可能很少。在前几周里,多数婴儿一天都要排好几次大便,有的甚至每次吃完奶以后都要排便。大便的颜色一般都是浅黄色的,可能很稀,呈面糊状或小颗粒状,还可能带有黏液。这时的粪便一般都不会很硬。
在2~3个月的时候,许多喂母乳的婴儿排便次数都会明显减少,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母乳非常容易消化,没有多少剩余的东西可以形成大便。从此以后,有的孩子就开始天只排一次大便,还有的隔天才排一次,甚至更少。那些从小就认为人必须每天排便的父母要放轻松,只要孩子感觉良好,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吃母乳的宝宝即使两三天排便一次或者更少,大便也会比较软。
吃配方奶的宝宝。用配方奶喂养的婴儿,最初每天会排便1~4次(也有个别婴儿每天排便多达6次)。随着宝宝不断长大,他每天的排便次数就会逐渐减少到1~2次。吃配方奶的婴儿排出的大便一般都呈糊状,浅黄色或者棕黄色。但是,有的婴儿排出的大便总像是炒得很嫩的鸡蛋一样(凝块中夹杂着稀溜溜的物质)。如果宝宝的大便很好(软而不稀),而且孩子并没有不舒服的表现,体重增长也很正常,不必在意排便的次数和颜色。
吃牛奶的婴儿最常见的排便障碍就是便秘。还有个别吃配方奶的婴儿,他们前几个月的大便会呈稀散、绿色的凝乳状。如果孩子的大便总是有点稀散,但是他感觉很好,体重增长也正常,而且医生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那么,大便稀散的问题就可以忽略。
排便困难。有的孩子排便次数不多,两三天以后他们就开始经常使劲,好像排不出大便一样。但是,大便排出来以后还是软的。这种情况不属于便秘,因为大便并不是又干又硬的。我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孩子的协调性不好。孩子的一组肌肉用力向外推,而另一组肌肉却在往里收,所以尽管使了半天的劲,却没什么效果。随着孩子神经系统的发展,这个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有时候,可以在每天的饮食里加入2~4汤勺的李子酱或者滤过的李子汁,这样一般都能帮助宝宝增加排便的次数。即使宝宝还不需要固体食物,你也可以这样做。这种情况根本不用服药,而且最好不要用栓剂或者灌肠剂,否则孩子的肠道可能对它们产生依赖。还是用李子或者李子汁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大便的变化。现在你知道了,即使婴儿的大便总是跟别的孩子有点不一样,只要他们感觉很好,就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孩子的大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可能意味着出现了问题,应该向医生说明情况。举例来说,无论是吃母乳的婴儿还是吃配方奶的婴儿,他们的大便都可能是绿色的。如果大便总是绿色的,孩子也很好,那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他们的大便原来是糊状的,后来变成了块状,有点稀散,而且排便次数也有所增加,可能说明孩子的消化有问题,或者肠道出现了轻微的感染。如果孩子的大便变得很稀,颜色发绿,排便次数频繁,大便的气味也发生了变化,几乎就可以断定孩子的肠道有炎症,只是程度轻重的问题。
一般说来,排便次数的增减和大便状态的变化要比大便颜色的变化更重要。暴露在空气里的大便可能会变成棕黄色或者绿色。这一点不重要。
孩子腹泻的时候,大便里会经常带有黏液,这就表示肠道有炎症。类似的症状也可能出现在消化不良的时候。这种黏液可能来自消化道的上部比如来自患感冒的宝宝或者健康新生儿的喉咙和气管,有些婴儿在出生后的前几周也会产生很多黏液。
如果在孩子的食物中加入一种新的蔬菜(不经常吃的蔬菜),它随着大便排出来的时候,会有一部分看上去和刚吃下去的时候一样。如果这种蔬菜还引起了类似发炎的症状,比如带有黏液的腹泻,下一次就应该少给孩子吃这种蔬菜。如果没有发炎的迹象,就可以继续给他吃同样的分量甚至可以逐渐增加一些,直到孩子的肠胃适应了这种蔬菜,能更好地消化它为止。需要提醒的是,甜菜会让宝宝的大便完全变成红色。
大便上的血丝一般都是由大便干燥导致的肛裂出血造成的。出血本身并不要紧,但还是应该找医生看一看,以便迅速地治好便秘。
大便里大量带血的现象很少见。如果有,原因可能是肠道畸形、严重腹泻或者肠套叠。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立即请医生,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