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3年,人们已经逐渐适应了疫情反复下的生活,特别是近期多地采取了“放开”政策,让人们进一步暴露在可能充斥着病毒的环境当中。站在保护健康的角度,对新冠进行深层了解,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关于是否感染病毒,相信大部分人主要依靠核酸检测,但实际上,通过感染新冠的前期表现,就能进行初步判断。不少人认为,感染新冠后与流感状况类似,殊不知除了流感症状外,还有其他特征。
一、新冠的影响力正在降低十一长假过后,流动人口增加,致使我国范围内再次迎来了大范围的疫情反复。但通过近1到2个月的确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确诊病例的数量明显低于无症状病例的数量。
不少网友表示,这种数据类型,是否说明了新冠的毒性正在降低呢?其实对于该病毒毒性的相关研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在有序进行着,但对于其毒性是否减弱,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研究可以证实。
不过能确认的是,通过观察近年来新冠病毒的变异品种可以发现,病毒的变异方向是有倾向性的。在致病方面的能力大不如前,(重症率明显减少),而传染性却在不断升高。
综合来看,我们目前并不能盖棺定论,说病毒毒性减弱了。其实某种程度上,我们更应该归功于疫苗的效果,正是疫苗在人体内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屏障,才抑制了病毒进入人体后的恶性变化。
那么综合病毒变异倾向,全民接种疫苗的举措,以及多地推行的“阳性居家”政策,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新冠的影响力正在降低,很大程度上已经进入了普通人的可控范围内。
二、感染后的症状分析考虑到现阶段多地开始实行核酸收费,防疫部门对群众的要求也有所降低,现行非必要不查核酸,自发自费核酸检测的人就会减少,特别是对于一些不经常外出的居民。而在此背景下,自查就会成为趋势。
那么在没有检测用品的情况下,大家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呢?感染新冠后一般分为无症状、轻症、重症三个阶段类型,其中轻症阶段的症状最应该得到重视。
1.无症状类型
无症状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症状,换句话来说,表面上看与健康人无异。但无症状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携带病毒状态,另一种是表面正常状态。
携带病毒状态下,患者身体的免疫系统一般与病原体处于互相抗衡的平衡状态,临床上不会表现出异常。但由于病毒在人体内生存,所以有传播可能。
表面正常的意思是,外部没有临床上的额任何异常体征、改变,但身体内部却存在轻微的组织损伤。比如有些人感染后病原体入侵胸部,致使CT结果呈现出异常。考虑到病原体呈释放状态,也有传播性。
2.轻症类型
该类型的症状就比较丰富了,受人体免疫能力差异的影响,不同的患者,所表现出的临床体征是不一样的。但异常状态主要集中在消化、呼吸、视觉、皮肤、肌肉等几个方面。
像肌肉酸痛、乏力、疲劳以及上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痰多、咽痛、咽痒等,与流感症状的相似度较高。因此在自查过程中,需要将重点放在其他方面上。
感染后可能会导致嗅觉、味觉功能减弱,对气味和味道的敏感度降低。随着病原体到达消化系统,还会引发腹泻、腹痛、食欲不振、反胃等症状。
眼睛作为人体中缺乏保护的部位,接触到病毒的概率比较高。如果感染新冠,免疫功能异常,就会导致分泌物增多、红眼、肿胀、发痒甚至是结膜炎。皮肤方面,或可出现发热、瘙痒等症。
由于新冠病毒主要攻击肺部,引发感染破坏免疫系统后,再由血液携带病毒传递到身体各个器官。所以感染后免疫系统减退,身体各方面都有可能出现异常。如果感冒同时伴随其他异常,就有必要警惕了。
3.重症、危重症类型
该类型的发生率,虽然在疫情防控和疫苗抑制的作用下大幅降低,但在高龄、男性、未接种人群当中,依然存在着可能性,不能掉以轻心。该类型的症状往往比较严重,随着感染范围扩大,会引发呼吸困难。
还会出现多器官衰竭的问题,占比达到5%。好在现阶段病毒致病能力有所降低,群众疫苗接种率也比较高,只要做好前期防护,一般不会造成此类结果。
总结:新冠的影响力虽然有所降低,国家政策也在不断放宽,但对于此类病症,大家依旧不能掉以轻心。当自查成为趋势,居民们就必须掌握自查方法,提高自查能力,才能更好的防治新冠。
各位朋友,你接种疫苗了吗?你觉得放宽政策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