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冠后遗症这个问题在过去三年来几乎一直都是大家所关心的。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新冠患者在转阴康复后仍存在肌肉酸痛、嗅觉或味觉丧失、肺部纤维化、男性生殖能力下降等症状。年3月12日德国科隆大学教授团队还曾专门撰文分析过新冠病毒对非住院患者的长期健康影响。今年11月初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也曾统计出美国近万名成年人患有“长期新冠”后遗症。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山大学教授、广州黄埔方舱医疗队负责人崇雨田教授通过实践研判尚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这一结论随后得到了我国其他医疗专家以及人民日报的认可。钟南山院士也曾表示:“我不认为后遗症是很严重的新冠造成的问题”。目前我国比较官方权威的结论是尚无证据表明感染新冠会有后遗症。请注意这里的措辞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感染新冠会有后遗症,但目前没发现过不代表未来也不会发现。
钟南山院士曾针对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的情况进行过这样的阐述:“人类感染病原体以后会不会发病以及发病后的严重程度是由病原体的数量、毒力以及人体免疫力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病毒与人体免疫系统的斗争结果将决定症状的轻重程度,同样转阴后会不会留下后遗症也由人体免疫系统与病毒的斗争结果决定。目前99%左右的感染者是可以在7到10天内完全恢复的轻症。
为什么国外这么多人都存在“长期新冠”后遗症而我国医学专家很多却说未见有明显的后遗症迹象呢?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与外国的疫情形势差异造成的:中国在过去三年的抗疫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感染者都是轻症,所以留下后遗症的可能性相对不是太大;相比之下后遗症问题在外国就是相对较为普遍的现象。可能目前国内的临床经验中确实基本上没发现什么后遗症病例。
从年德国科隆大学教授团队的调查结论来看新冠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有疲劳、嗅觉缺失、味觉局部或全部丧失、呼吸急促......有些患者在感染4到7个月后这些症状依然持续存在。科隆大学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新冠不仅会影响人的肺部,而且可能会导致身体多个器官和系统出现长期症状。不过长期症状也并非感染新冠病毒所独有的——事实上很多呼吸道传染病都可能存在长期症状。
比如像流感就有长期症状的存在。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约有42%的新冠患者和30%的流感患者在感染后3到6个月报告至少存在一直症状。这项研究还表明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7个月仍可能存在以下症状:14.7%左右的患者可能出现嗅觉丧失;13.6%的患者呼吸急促;14.7%的患者身体疲劳;11%的患者味觉局部或全部丧失......此外还有3.7%的患者可能出现头痛、2.5%的患者出现脱发、1.1%的患者出现腹泻。
这里再次强调中国的疫情形势与国外是存在差异的,而且目前的奥密克戎在毒性致病力方面比起以前的毒株也要相对更轻一些,所以上述提到的国外研究机构去年的调查结论有些已未必适用于如今的中国。钟南山院士就曾提到过:“目前绝大多数阳性人员会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转阴,但转阴后仍可能存在乏力、失眠、记忆力衰退、头晕、头痛、咳嗽、嗅觉或味觉丧失等症状,但这些症状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为后遗症”。
医学上所谓的“后遗症”是指病情好转以后人体组织器官却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功能障碍。换句话说后遗症指的是长久永久困扰患者的症状,而会随时间推移慢慢消失的症状就不叫后遗症。上述提到的症状在转阴以后确实可能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但随着时间的进展和健康状况的不断改善是会慢慢消失的。总的来说所谓的“新冠后遗症”问题并没我们有些人想象的那么严重。
事实上即使是国外研究机构在去年的调查中也提到长期症状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轻。这些症状在转阴康复后也许仍会存在一段时间,但并不是说就会成为始终伴随患者后半辈子的后遗症。我们既不要夸大所谓的“新冠后遗症”问题,也不能忽视后遗症的可能存在。如何才能最大程度避免新冠后遗症呢?首先还是要立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当前我们还是要尽可能避免感染新冠病毒。退一步讲也要尽可能晚感染、少感染。
出门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坚持勤洗手、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这些仍是我们当前需要注意的。只要不被新冠病毒感染也就不用担心什么后遗症问题了。增强免疫力同样是预防新冠后遗症的重要手段。是否会有后遗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体免疫系统与病毒的斗争结果。熬夜、抽烟、喝酒这些都是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的行为。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免疫力,但过度的剧烈运动反而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要保护好我们的免疫力主要有两个“法宝”:一是严格自律性别太“作”。能好好睡眠别熬夜,能好好吃饭别胡吃海塞。第二个法宝是疫苗的接种。接种疫苗虽不能够防止病毒感染,但对于预防重症感染还是有效的方式。还有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人的心情与身体是有一定关系的:坏的心情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们的免疫力,而好的心情更利于保护我们的免疫力。此外疫情期间多吃鸡蛋、牛肉、奶制品等高蛋白食物也利于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