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8/15 16:42:00
主任医师王云峰。本人供图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可你知道吗,在夏秋之交,中医还分出了一个季节——长夏。《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这般形容长夏:“长夏,六月也,谓火土相生之时。”“长夏湿热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减少,懒于动作。”中国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在其《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中如此叙述长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陌生”的季节——长夏,一起听乐清知名中医师讲讲长夏养生的各类注意事项。被夏乏“捆绑”老吴今年57岁,是一位来自江西的新乐清人出租车司机,以上白班为主。他常常坐上车,一开就是一整天,被同事们戏称为“铁人老吴”。最近,老吴身体出现了一些变化。原本没有午休习惯的他,不单单是午后开始困倦,慢慢地一整天都开始无精打采,哈欠连天;原本对于咸辣菜肴胃口奇佳的他,也渐渐地没了食欲,开始慢性腹泻,照了镜子还发现舌苔厚重白腻,口中发粘。“困乏和上厕所,都会影响我的工作。开车不能疲劳驾驶,而腹泻常常让我一接到客人没开出多远,就有了反应。”万般无奈之下,老吴来到医院中医科,找到了主任医师王云峰,希望能通过中医调理的方式,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因为吴师傅平时不规则、重口味的饮食习惯,以及长时间不饮水、不休息的工作节奏,让身体已经处于亚健康的状态,“长夏”季节的来临,又让问题逐渐凸显。“我们从吴师傅的症状和舌像分析,是明显的湿邪困阻证,其实用简单的一些健脾祛湿的中成药稍作调理,并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作息就能调整好身体状态。”王云峰说。冠心病加重李阿姨今年55岁,有冠心病史6年余,常感胸闷、气急,阵发性胸骨后闷痛,呈压迫感,每次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服速效救心丸后可缓解。“平日里都还好,最近几天有点加重和频繁起来。因为从事环卫工作,常在烈日下作业,家人对我目前的身体状况都十分担心。”李女士说,最近大便溏泄,腹胀不思饮食。李女士在症状多次发作后来医院中医科就诊。王云峰在对其进行了“中医四诊”,之后开具了心电图检查提示为ST-T缺血性改变。“我们诊察发现患者胸闷发堵、气短不舒,伴头晕、乏力、脘痞、纳少、便溏。舌淡、舌苔白腻,脉象弦滑缓。这是很明显的湿邪壅盛、痹阻于心的证候,在治疗中我采用了健脾除湿、宽胸理气的治则和方药。因为考虑到长夏的季节性因素,还叮嘱了李女士在日常保养中要更加注意饮食清淡,躲避烈日,并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王云峰说。长夏要防湿“中医学认为夏末秋初为长夏时期,其气候特点是多湿,《理虚元鉴》特别指出‘长夏防湿’。此季节中空气湿度最大,人们常易出现胸闷、心悸、精神萎靡、乏力等症状,在浙江、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相较北方更为多见。”王云峰说。对于长夏季节,王云峰指出,现今的外湿之邪已不仅仅局限于古人的冒雨雾露或居处湿地。因为天气十分炎热,现代人在汗出溱溱之时,突以电风扇取凉,或乍入设有空调、冷风机的房间,冷热悬殊,温差较大,机体难以适应。所以,在房间温度的调节上,要注意避免过于贪凉。不要让室内外温度相差太大,以室内温度25℃~28℃、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0℃为宜,可利用空调机的除湿功能,将室内相对湿度调到40%~60%。长夏时节应特别注意饮食的调摄,饮食宜定时、规律,要因时、因地、因人、因病给予调理。食物种类要多样,适当吃些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食品,如冬瓜、豆类、小白菜、苦瓜及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果蔬,如猕猴桃、西红柿、梨、西瓜、香蕉、桃,以满足身体消耗所需要的营养供给。鲤鱼、茯苓、扁豆、薏米也有一定的利湿作用。但要慎食过量的瓜果,以免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还要注意避免酸、辣、辛、燥和油腻等饮食偏嗜,过食辛辣,易助湿生热,为长夏之大忌。长夏闷热,人易出汗,还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最佳的喝水方法为少量多次,即频频饮之,但每次不宜多饮,切忌燥热、劳累和剧烈运动之后一次狂饮冷饮。要尽量不饮、少饮酒,因为酒会生湿。“长昼酷暑”是长夏的主要气候特点,大家应该自觉适应自然界“昼长夜短”的规律,晚睡早起。提倡睡“子午觉”,即每天增加半小时午睡时间。除此之外,注意避暑、慎凉水浴、保持心情愉悦都是要在长夏中特别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