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腹泻,是大家经常碰到的健康问题。遇到腹泻的时候,人们通常首先想到的祸根,是饮食不洁,认为食物污染或感染,是导致腹泻的主要原因。不过,有1种情况,却难以解释,有些人经常腹泻,吃得越好,拉得越厉害。这是为什么?食物种类与慢性腹泻之间,存在哪些联系?应该如何处置,怎样预防呢?咱们现在就来解释相关要点。
如果腹泻的持续时间超过4周,就属于慢性腹泻,咱们同胞中的慢性腹泻发生率,约为5%,其中,有1种常见且容易漏诊的类型,叫胆汁酸性腹泻,英文名称是bileaciddiarrhea,简称BAD。BAD,是仅次于肠道易激综合征的慢性腹泻祸根,在慢性腹泻中的比例,接近50%。就是说,胆汁酸是导致经常拉肚子的主要因素。
咱们人类的胆汁中,存在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等胆汁酸,还有少量石胆酸。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合成毫克至毫克胆汁酸,机体会根据粪便排出胆汁酸的量,对胆汁酸合成进行调节。胆汁酸,属于类甾醇,含亲水和疏水基团的两性分子,具有表面活性,主要功能是,在十二指肠内乳化脂肪,促进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同时,还参与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等代谢调控。
胆汁酸,分泌后进入肠道,然后,通过静脉再回流到肝脏,大约95%被重新回收,5%通过粪便排出。因此,肝脏中始终保存着3克到5克的胆汁酸,称为胆汁酸池,每天大约进行12次的肝肠循环。正常机体状态下,维持脂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需要12克到32克胆汁酸,所以,当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出现障碍的时候,机体所需的胆汁酸相对不足,乳化作用受到影响,脂类物质就难以被正常消化吸收。此外,如果多余胆汁酸进入结肠,会影响电解质平衡,加速大肠传输,从而引起腹泻。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大致明白。胆汁酸分泌过多或胆汁酸吸收量不足时,肠道内就会存在过量胆汁酸,肠道黏膜的通透性因此增加,影响水与钠的吸收,肠道出现大量肠液,从而引起腹泻。这就是胆汁酸腹泻发生的基本原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主要有4种,分别是脂肪吸收障碍、肠道对水与电解质的重吸收障碍或小肠分泌增多、肠道菌群紊乱、肠道与肝脏分子机制的改变。
胆汁酸性慢性腹泻的特点,是排水样便,进食脂质食物后,腹泻更为明显,同时,会伴随腹部不适或腹胀。这种腹泻的麻烦之处是,粪便、血液、消化性内镜、影像学等检查,可能难以发现任何异常。确认胆汁酸性慢性腹泻的主要方法,是牛磺胆酸潴留实验。因此,如果吃得越好,拉得越厉害,而且查不出其他问题时,需要想到,做特殊实验检查。
最后,咱们说说怎么办。答案是,很难办,因为,目前没有标准的BAD应对方案。如果能够确认胆汁酸性慢性腹泻,现在采用的方法是,BAS是1种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阻滞胆汁酸重吸收,促进胆汁酸排泄。预防方法,主要是采用低脂饮食,从而降低胆汗酸的排泄率,减轻腹泻症状。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