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考虑到奥密克戎毒株必然引发的感染规模,确保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到重症、危重症病人上,是下一步疫情防控的关键。
奥密克戎本身的毒性,从国际上的数据看,不会造成医疗挤兑。6月1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医院张文宏教授和马昕教授领衔的、针对上海疫情的大样本数据研究。
这项研究首次揭示,3万人中仅有22人患有重症,所有患者发展为重症的概率为0.%,而非高危组奥密克戎患者重症率为0。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群来说,尤其是中青年人及接种过疫苗的人群,奥密克戎感染后进展为重症的风险非常低
这个数据在当时被忽略了,但对当下却非常有意义。
韩国万人口,最高峰感染的时候,每天达到50万人确诊。如果广州的感染达到这个程度,根据广州公布的这一轮的比例,大致上每天会有重症、危重症12人,而广州有张以上的ICU重症床位的应急储备。所以,病毒本身是不会造成医疗挤兑的。
但是,如果由此引发了恐慌,大量轻症、医院,巨大的不必要的医疗需求,就会导致混乱、医疗挤兑。
二、
如何避免恐慌,首先,还是要“正名”,不要搞乱概念。为了避免混乱,故意搞混概念,往往只会造成加剧的混乱。
在我国的新冠疫情通报里,通常会把新冠病例分成两类,一类是确诊病例,另一类是无症状感染。
这个无症状感染概念造成的误导,真可谓是一环套一环再套一环。
首先,现在各地都会说感染者大部分是无症状,目的当然是为了减少焦虑与恐惧。这就会让很多人误会,觉得感染新冠病毒后,应该没什么事,如果出现发烧就以为是重症。可想而知,在这种认识下,医院肯定会人满为患,特别是家医院跑,排队几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无法看病。然后网上就会出现各类帖子,夸张地描绘出世界末日的样子。
针对这种现象,又出现了一种说法:医生所认为的轻症和重症并不是普通人认为的轻症和重症,流鼻涕、头痛、咳嗽、咽喉疼、浑身疼、高烧40度、腹泻,也是无症状,只要肺部没有症状,都是无症状。
当一个说法,以解释、科普的形式出现,纠正了人们的一个普遍看法,并且看起来很有道理的时候,人们就会在恍然大悟的感觉中,牢牢地记住这个概念,根深蒂固。
但是,这个说法还是错的。
三、
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是: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而且,在整个感染过程中没有任何明显症状。
也就是说,无症状,除了核酸检测阳性之外,与正常人没有区别,真的是一点感觉都没有,这也是大多数人在感染奥密克戎之后的情况。
根据《方案(试行第九版)》,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无症状、轻症感染者不需要过多治疗,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或健康监测就可以。
普通型患者,也有临床症状,稍微重一些,主要表现为中低度发热(体温在37.3-39℃之间)、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实际操作中,轻型与普通型之间是较难区分的。轻型与普通型区分的标准为影像学是否可见肺炎表现。
那么,重症呢?根据《方案(试行第九版)》,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就是重症。1.出现气促,指氧饱和度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mmHg;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儿童重症的条件是,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持续高热超过3天;非发热和哭闹影响导致的出现气促;指氧饱和度≤93%;辅助呼吸(鼻翼扇动、三凹征);出现嗜睡、惊厥;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所以,发烧未必是重症,但持续3天,就是重症。
简单地说,如果出现体温持续不降、持续高热,或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医院了。
这三个概念其实相对是清晰的,但现实中却又混淆的地方。
四、
出现混淆有客观原因。
无症状多,是因为很多人在被确认感染的时候,症状还没有出来。确认新冠感染的金标准是核酸检测,在潜伏期时,体内的病毒就可以测出了。最早在症状出现前两三天,就可以测出来了。这个时候,这些感染者看起来像无症状,但过两三天,他们就会出现症状。所以,在官方统计中,轻症的比例会增加。
轻型与普通型区分也有困难。两者间区分的标准,为影像学是否可见肺炎表现,一般人就很难自我判断。如果感染者没有太严重的症状,未必有必要为了分型而去做CT,这也未必符合医疗伦理。
但毋庸讳言,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减少恐慌,而扩大无症状的数量。
吉林省3月份的说法是:有95%以上的患者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
重庆的说法是:截至11月27日18时,全市现有在院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人,其中,普通型人、重型33人、危重型12人。
广州的说法是:本轮疫情广州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阳性感染者16.27万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感染者总数约9成,重症、危重症仅4例,无死亡病例。
这都是官方说法,要么只提到无症状,完全忽略了轻症、普通型,要么,把轻症和无症状混在一起说,无症状就掩盖了轻症。
以广州为例,9成是无症状,然后数例重症、危重症,那么,轻症和普通型就应该有一成,这就是接近2万人。这两万人会有感冒症状,有些人还会有很严重的感冒症状,更严重的肺部会有问题。这2万人,其实都不会有太大的风险,但仍然会有医疗需求,分级处置可以很好地应对这些需求。但是,这部分人都被忽略了。重庆的通报中,有普通型的人数,但也没有轻症的人数。
人们对轻症、普通型的感知较低,不了解其真实比例,只是从官方说法中得到了,无症状与重、危重症的两分法,那么,就会认为轻症是重症,引发恐慌。另一个极端则是连续几日高烧不退,也认为是轻症,耽误治疗。
所以,针对感染者的情况,没有必要为了减轻恐慌而美化数据,退一步,无论如何,对于奥密克戎来说,没有这个必要了。真实地向社会传递无症状、轻症、重症、危重症、死亡的数据、比例,才能让公众正确认识,减少恐慌,避免医疗挤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