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WonderLab小蓝品席卷各大直播带货平台,“益生菌改善身材”成为主要卖点。
消费者丹丹多次看到KOL宣传后购入,却导致她整夜无眠,后来她发现,吃了WonderLab腹泻、心慌、甚至经期暂停的消费者比比皆是。对此,WonderLab,WonderLab客服表示,“坚持服用,益生菌与有害菌开始竞争了”。
菌群作战?事实真的如此?
食品安全相关人士直言,“人体内有上百种菌,不好简单归类为‘有益菌’,或者‘有害菌’,也很难判定服用的菌群一定是‘有益菌’。事实情况是,产生严重应激反应,首先应该立即就医,判断诱发腹泻的原因,再考虑是否继续服用。不能武断判断,耽误最佳就医时间。”
抛开营销噱头,WonderLab在成立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业绩突飞猛进甚至月销量曾达到万元,一位创业者表示,这类消费品的底层逻辑就是“烧钱换市场”,在争取更大额度融资,但这套打法现在已经行不通了。
“重视营销,内功不足,一旦营销停止或者审美疲劳产生,销量就会下滑。”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资深咨询顾问李应涛表示,如果想要长期发展,就需要内功修炼,才能避免成为昙花一现的网红。
“腹泻到怀疑人生”
“整整拉了一晚上,第二天赶紧把药扔掉了,不敢再吃。”消费者丹丹(化名)表示,WonderLab一款号称亿益生菌的产品,导致自己“腹泻到怀疑人生”。
“之前给了表弟一些(WonderLab小蓝瓶益生菌),表弟腹泻更严重,拉肚子到凌晨三四点,一晚上去了七八次洗手间。”丹丹称,自己在短视频网站反复刷到WonderLab的一款益生菌产品,宣传据说“可以提升肠道健康、解决乳糖不耐、提高免疫力并且改善身材”。
黑猫投诉以及小红书截图
在小红书和黑猫投诉平台,大量充斥者消费者购买WonderLab产品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投诉。有的消费者购买WonderLab益生菌之后腹泻十几回,有的消费者食用WonderLab代餐后出现心慌、腹泻,还有的消费者购买WonderLab膳食纤维饮料后出现腹痛现象。
“导致腹泻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配方上的缺陷,也可能食品安全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消费者个体差异的原因。”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WonderLab公司另一款产品——代餐奶昔,也出现非常多的投诉:有人“喝一瓶拉(肚子)一次,一次一整天”;有人“喝完心跳快,心慌,呼吸急促”;有人“喝完4瓶经期紊乱”
针对自己以及表弟整夜腹泻的情况,丹丹咨询WonderLab客服,后者表示,拉肚子是正常生理现象,补充水分不要脱水即可。对此丹丹表示非常震惊,“我吃止泻药都治不好了,官方客服竟然跟我说正常,除了状况谁负责呀?”
“后来发现各种社交媒体,吐槽WonderLab拉肚子的大有人在,所以客服给我发的是统一话术?”丹丹说。对此,WonderLab旗舰店表示是有益菌在与有害菌“竞争”,建议坚持服用。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如果消费者食用益生菌产品后出现腹泻症状,医院就诊,然后医院诊断证明等证据。“既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行*主管部门投诉,请求依法调解解决。”
“铺天盖地”大手笔投放
WonderLab是谁?也许你没有喝过WonderLab,但你一定被它的朋友圈刷屏过。
WonderLab主要有代餐奶昔、益生菌和膳食纤维等产品,高蛋白、营养、低卡路里、饱腹、0糖是上述产品最大卖点,而铺天盖地的朋友圈营销则是这个品牌“出圈”的主要记忆点。
有一个段子,讲的是无论多深的
这家成立不到3年的公司出手就是大手笔,重金在全网打广告。特别是在全网种草的过程中,其营销触角已经渗透到
凭借令人咋舌的高密度投放,WonderLab首年销售额达到,成为代餐新消费品牌中的第一,还曾被天猫评为最受女性欢迎的瓶装代餐奶昔品牌TOP1。通过代餐奶昔品类,WonderLab在年月销售额突破了万。
紧接着,代餐起家的Wonderlab上线了维生素泡腾片、纤维粉、益生菌等,开始向健康行业进*。不过,这份成绩背后,隐藏着太多危机。
据丁香研究院报告,目前整个代餐行业都面临一个潜在威胁,那就是缺乏明确的国家标准,过度聚焦减肥瘦身概念,但是在产品把控上并不到位,未来很可能爆发舆论危机。
“保健品是非必需食品,都是靠大量营销驱动销售。”健康行业创业者对新浪财经表示。
“WonderLab是消费品,不是保健品也不是药品,不可期待过高。”而健康行业从业者则认为,WonderLab营销的“可以提升肠道健康、解决乳糖不耐、提高免疫力并且改善身材”等众多功效,存在很大争议。“目前对于益生菌的研究还不充分。如果服用,需要遵医嘱进行。”
曾经第一网红,烧钱营销能走多远?
“这类网红产品,靠投放和流量收割,投放停了销量就下滑。”朱丹蓬说。
“重营销的这些品牌,确实存在一定弊端。”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资深咨询顾问李应涛说,Wonderlab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内功修炼相对不足,太重视营销,一旦消费者产能疲劳,可能会(出现销量)下滑。
从Wonderlab的年的淘数据来看,销量并不稳定。在销量最高的9月份,销售额突破0万元,而低迷的时候还不到万元,9月过后10月的销售额就回落至万元。
“一般来说的话,他们的成功路径基本上就是找准风口,然后讲好故事。”李应涛对新浪财经表示,
一位消费品创业者认为,这类消费品的底层逻辑就是“烧钱换市场”,在资本的助推下,新消费品呈现的营销公式就是,找名人代言,找KOL,找带货主播种草、上直播间做活动等等。“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拉出来的销售单非常感人。以销售业绩换取更大额度的融资,加大营销和销售投入,在短时间内再次提升业绩。”
上述创业者表示,这套组合拳在过去的消费品赛道百试不爽,不过很快就会碰壁。“因为投资人已经不看市场份额、年流水而是看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像是一些奶茶年年亏损,二级市场并不接盘。”
“重视营销,内功不足,一旦营销停止或者审美疲劳产生,销量就会下滑。”李应涛认为,重营销的这些品牌会很注重外功的修炼,也就是快速增长,营销到位就会迅速爆发;如果想要长期发展,就需要内功修炼,才能避免成为昙花一现的网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