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肆虐举国战疫
闭门宅家共克时艰
校长邀约治学之谈
欣然提笔感慨颇多
教书育人四十余载
几多感悟几多欣慰
几多遗憾尽在其中
——题记
缘起:恩师点亮职业路
年我作为曾经的老三届被招工到兰化(兰州化学工业公司)西北合成药厂工作,分配到二车间(巴比妥车间)合成岗位。那时正处文革期间,有兰州大学化学系的一批老九(文革中对知识分子的蔑称)到药厂“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我在合成岗位有幸和陈耀祖、*文魁、雷学工等老师“三同”过,受他们耳濡目染的影响,我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梦想着有一天能到兰州大学化学系学习。
年我有幸成为首批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兰州医学院药学系学习。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服从分配。年暑期我们首批药学71级学员被学校安排到天水徽县的高桥公社开门办学,学习中草药这门课。当时借住在高桥小学,条件艰苦,教室里铺上麦草打地铺,二十多人一间。上课则全年级七十多人挤在一间教室,但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带教的老师有赵汝能、周印锁、杨佩玲等,还有从省药检所请来的老师。老师们一扫在学校里被当做“臭老九”的压抑心情,焕发出极大的教学热情。耐心细致、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我们一般下雨天上课,晴天野外实习,采集标本。赵老师的课大家尤其爱听,他带着浓浓的云南口音,绘声绘色地讲述植物形态构造、科属特征、拉丁学名、药用功效,时不时讲点传说,还有药名的来历(如何首乌、徐长卿等),幽默而风趣的讲解一下子吸引了我,尤其在野外,绚丽多彩的植物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认识是草,认识了是宝,中草药真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同学们私底下都把赵老师叫Panax(帕纳克斯,Panax是人参的拉丁属名,意为万能药),赵老师知识渊博,没有他不认识的药,大家都很敬佩。
在附近的地方都实习的差不多了,赵老师提议组织10多人的突击队,到更远的深山里采药,大家纷纷报名,我有幸参加。记得那天大清早,在班主任王九元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背着标本夹,跟随年近半百的赵老师出发了。一路上我们采到很多植物标本,学到了不少新知识。不知不觉等返回时天已黑了,大家加快了步伐,轮流照顾着赵老师,他摆摆手说:我经常跑野外,这点情况不算啥,到是你们要注意脚底下的安全。晚上十点多,快到驻地时,只见远处一束手电光在闪烁,黑暗中看见灯光,大家一下子兴奋起来,原来是在驻地的老师同学不放心我们,在村口打着手电筒足足等了3个多小时,看到我们平安到家才松了一口气。艰苦而有趣的为期一个月的“开门办学”结束啦,最后的考试环节是辨认种中草药。结果全体同学考试成绩都在80分以上,有两位同学满分,其中一人是我,从此我和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值得感悟和回味的东西很多,和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吧。
以身试药——苦豆子的故事
年我毕业留校,被分到兰医一院(现兰大一院)药剂科从事灭菌制剂工作。当时正处文革后期,大搞中草药运动的热潮还未消退,药房的几位老药师也在研制苦豆子、骆驼蓬等中草药制剂。苦豆子是豆科植物,性味苦、寒、有*,功效为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治疗妇女病,如宫颈糜烂、阴道炎、盆腔炎、附件炎、滴虫病等有效,这些病在甘肃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由于卫生条件所限是常见病、多发病,给广大妇女同志带来痛苦。我们先做成片剂外用,但效果慢,又尝试做注射液,但剂量不好控制,于是买来兔子做*性实验。文革期间,各种规章制度被破坏或有章不循,药理实验也不规范,结果打一只死一只。几位老药师很发愁,我们几个年轻人很高兴——有兔子肉吃了。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每人每月只供应一斤4级肉。兔子放血洗干净后加上各种调料(中药房调料可齐全了,既是中药又是调料,如八角、花椒、高良姜、草果、豆蔻等等),高压锅一煮味道好极了。高兴归高兴,但实验没进展,大家愁眉不展,“能不能拿人做实验”,不知是谁提议的,“太危险了,谁都没数”,“但兔子毕竟和人不一样,不试咋知道”,我听后说:“我来吧,我年轻身体好”,李家仁药师也要抢着试,争执不下时,我说:“我是*员,还是让我来吧,大家就不要争了”。我们在门诊治疗室做好防护措施后,给我注射了一针苦豆子注射液,刚开始没啥感觉,随着药液推进,我感到心跳加快、难受、头冒冷汗、四肢冰凉,渐渐就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只见领导、同事围在治疗床边,“小杨醒了,可把我们吓坏啦”,听到有人这样说,我问“怎么了?”回答道:“这药*性太大,你一下虚脱了,还好抢救及时!”这次实验后,大家决定将苦豆子注射液浓度和剂量减少一半,继续做人体实验,但这次大伙说什么也不让我试了,李家仁药师毅然争着上(他后来入了*,成为药剂科主任),试验成功了,没有产生什么不良反应。经过两次人体实验,掌握了合适的剂量,苦豆子注射液(商品名维妇康注射液)终于问世了。由于效果非常好,来医院治疗者络绎不绝,连周边省份的患者也来求医,医院抢手的院内制剂。
值得欣慰的是20多年后,时任兰医一院药剂科主任的夏文斌成了我的在职研究生,她将苦豆子的故事延续,提取其有效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做成制剂,用于治疗癌症病人放疗后引起的皮肤溃烂,伤口久治不愈。实验证明苦豆子制剂辐射防护作用明显,且促进伤口愈合疗效显著。小夏完成了她的论文《苦豆子生物碱辐射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初步临床观察》,相关成果还获得了甘肃省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此基础上,兰大一院研制了苦豆子总碱温敏凝胶,除了治疗宫颈糜烂、阴道炎及各种妇女炎症外,还用于治疗口腔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使苦豆子的应用进一步扩大。
世界新种的发现——套叶兰的故事套叶兰的故事还得从年年初说起,年初的一天,一向对我在野外实习的表现欣赏有加的赵老师找到我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即将上专业课,学校面临开课师资不足的问题,况且我们专业特殊,经常要野外采药,条件艰苦,没人愿来,问我愿不愿意回药学系中草药教研室(现兰州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研究所)当老师,我爽快地答应了,当时我被抽到医学院落实*策办公室工作,就怕医学院和一院不放,赵老师说我们一块努力吧。在说服双方领导并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后,我交接了落实*策的工作,于年3月调回了药学系中草药教研室(后改为生药教研室、药用植物教研室、生药与药用植物教研室、生药学研究所)——当时叫“业务人员归队”。
4月下旬,我便跟着赵老师到陇南搞中药资源调查,采集植物标本。同行的有曹宗钧老师(他博学多才、擅长绘画,20多年后出版的《甘肃中草药资源志》中的上千幅植物墨线图就是他一笔一划绘制的)、潘力、陈*和省药检所及市药检所的三位同志。陇南地区山大沟深,植物丰富,但交通不便,坐的班车也是大卡车放上行李,人坐在上面。至于野外调查基本上是靠两只脚。一路上爬山涉水,走过独木桥,吃过苍蝇面、啃过蟑螂馍、盖过虱子被、睡过死人床,那些辛苦自不用说!尽管条件艰苦,但我跟着赵老师被激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一路采药一路学习。白天采标本搞调查,晚上整理标本、换台纸、补记录,抽空写个日记,每天都是那么充实,忘记了疲劳,认识了很多新植物,学习了许多新知识。每天都有新发现,都有新收获。
在下乡采药的三个月中,有一天特别难忘记。那是年6月6日,我们从武都裕河公社出发去采药。一路翻山越岭,太阳晒的人直冒汗,正当大家疲惫不堪之时,曹宗钧老师给我们讲起了笑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两则逸闻趣事,至今记忆深刻。话说李白和几个朋友登山,爬到山顶,众人诗兴大发,纷纷提笔作诗,李白却掏出随身携带的小酒喝起来,众人作诗完毕,见李白还未动笔忙催促:我们的诗都做完了,你怎么还不写?只见李白提笔写下一个“上”字,又继续喝酒,等一会儿又写下一个上字,在众人满怀期望的目光中,李白一连写了6个上字,大家不免有些失望,大诗人今天怎么了,就只会写个上上上、上上上,但见李白喝完酒,拿起笔在上字之间加了几个字,然后刷刷刷一气呵成,一首七言诗油然而出,众人拍手道:好诗,平中见奇,跟我们写的就是不一样:“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山顶上,红日高照白云低,五湖四海皆一望”。还有一次,有个大财主给老母亲祝寿,请来李白写寿联,一番吃喝招待后,只见李白提笔写了个上联“你的老娘不是人”,财主见后脸色都发白了,大怒道:我好吃好喝招待你,你不写也罢,怎么能骂人呢?到场的宾客闻声观看,个个大惊失色,纷纷指责:大诗人今天怎么了?是不是跟财主家有过节?是不是今天喝多了?写出如此有辱斯文的混账话。李白面对指责不屑一顾,微微一笑问道:下联还写否?“上联都写成那样了,下联能有什么好话,管家送客”,一向仰慕李白才华的管家力劝财主息怒,且等他写了下联再赶走不迟。“拿酒来”,李白又一壶酒喝罢,在众目睽睽下提笔写下了下联和横批。众人一见无不拍手称奇,拍案叫绝:此乃天下第一寿联,李大诗人不愧为诗仙,一时恭维奉承之声不断,财主看了也由怒转喜,忙不迭地给李白作揖赔不是,看到众人态度度大转变,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李白呵呵一笑,扬长而去。下联是“西天圣母下凡尘”横批“寿比神仙”。李白的这些故事到底有没有,无处考证,反正曹老师声情并茂的“故事会”让大家疲劳顿消。说着笑着我们不知不觉走到一座高山下,带路的赤脚医生王大夫告诉赵老师:“这山上的悬岩上有一个好药叫金耳环,能治很多病,当地人都当神药”。赵老师问他:“能不能采一点?”王大夫答到:“没问题,我采过,路熟”“我也去!”听到有好药,我自告奋勇要跟去采。王大夫看了我一眼:“你们城里娃就歇着吧,路不好走,万一有个闪失咋办?”赵老师也说“永建,你就在下面整理标本吧”,见赵老师这么说了,我只好留下。赵老师在嘱咐王大夫上山采药注意安全后,特别叮嘱了一句:“你要是看到金耳环周围有开花的植物,顺便抓一把下来!”(花是鉴定植物的重要依据,我们在野外采集标本时特别注意采有花的植物)
约摸两个时辰,王大夫采了金耳环下来。赵老师看后说:这是兰科的石斛,是常用中药,有养阴润肺、清热生津、益肾明目之功效。因生长环境特殊,量少不易采到,所以珍贵。石斛药用茎,干后常卷曲,呈*色或金*色,故称金耳环。王大夫悄悄跟我说:“你们赵老师真厉害,啥都知道。”“那当然了,要不甘肃的老乡怎么称他为药王爷呢?!”王大夫又拿出一把小草给赵老师,“这是金耳环旁边长的,我抓了一把,看有啥用?”赵老师接过这把小草刚看了一眼,眼睛一亮,忙掏出随身携带的三折放大镜凝神端详。这小草很不起眼,只有几厘米高,开着淡*色的花。好一会儿赵老师才兴奋地说:“有点像兰科的石枣子,但花又不太像,这有可能是个新种,先收起来吧”。
一个多月后,我们任务完成返回兰州。赵老师没有忘记带回的那个植物,他仔细观察,认真研究,查遍所有文献资料(时值文革结束不久,百废待兴,资料不全),并请教了当时多位省内知名的植物专家,都未给出名字,说可能是个新种。当时正值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期间,由医药公司牵头,请来了北京的几位专家,其中一位是北京植物研究所搞兰科植物的专家郎楷永先生。赵老师忙拿着标本去请教,郎先生看后说:是兰科植物没问题,但是哪个种还不能确定,能不能给份标本我带回北京研究。赵老师二话不说,就把标本给了郎先生,之后就没有音信了。
直到多年后的一天,我们在查阅兰科文献时,翻到《中国植物志》第18卷()第页,无意中看到了一段文字:“套叶兰HippeophyllumsinicumS.C.ChenetK.Y.Lang产甘肃南部(武都)。生于林间悬岩上,海拔米。(模式标本产地)……”我们不禁哑然。这个植物作为新种发表并收载于《中国植物志》,但命名人竟然没有赵老师(根据赵老师的前期研究,该学名后至少应署etZhao),我们不禁有点愤愤然为赵老师抱不平,我们千辛万苦采来并研究的标本竟没有赵老师的名字,只见赵老师淡然一笑,“只要是咱中国人命名的新种,加不加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为赵老师的大度而释然,又为甘肃出了个植物新种而感到高兴。兰科套叶兰属植物全世界共6种,几乎都分布在热带地区。我国有2种,一种分布在台湾,叫宝岛套叶兰,另一种就是分布在甘肃(这个往往被人误认为贫瘠落后的地方)武都裕河(北纬33度)的套叶兰。它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一个空白,而且将此属植物分布由热带延伸到了亚热带。看似不经意的“顺手一抓”,却“抓”出了一个植物新种,要没有赵老师多年的采药实践经验和心血付出,以及那声特别的叮嘱,这个世界植物新种就可能与我们擦肩而过,永远藏在深山无人识。同时我也生出一丝丝遗憾,当时我要是咬咬牙跟着王大夫上山,亲手采到这个植物新种该多好啊!
(谨以此文告慰已辞世的我的恩师赵汝能先生和曹宗钧先生)
揭开神秘的面纱——一面锣的故事
在跟随赵老师采药的过程中,常能见到一种植物只长着一片大大的叶子,赵老师告诉我:这个小草因叶大为类圆形,叫一面锣,老乡也把它叫做小玉竹,民间做玉竹用,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可用于口渴内热、咳嗽等症。但因始终未采到开花的植株,未能搞清原植物是什么:也请教过省内的专家,有说是百合科植物,也有说是兰科植物,还有说可能是个新种,到底是个什么植物?谁也没搞清楚。听赵老师这么一说,这神秘的小草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要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因此在采药过程中特别留意寻找它开花的植株,但令人遗憾的是,好长时间过去了,我始终未能如愿。但在采集过程中,我发现一面锣的周围常伴生着另一种植物,细细的茎上,长着七八片小叶,有时开着小花,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从外形看两者差异较大,不像是一个东西,但又常长在一块。在一次去兴隆山采药的过程中,又发现这两种植物长在一起,我便把这两种植物连同它们生长的一大块土挖下来,用衣服包好带回学校。
在实验室里,我耐心地一点儿一点儿的将土清理掉,奇迹终于发生了,这两株小草竟有一根长长的地下走茎(根状茎)相连,原来它们是一种植物。我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赵老师,赵老师高兴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永建你可解开了一个多年的谜团”。它们虽说是一种植物,可长相又为何如此不同呢?经赵老师研究鉴定,这个小草叫大苞玉竹,是百合科植物,一面锣是大苞玉竹的幼苗阶段,因其长长的地下根状茎相连,常被挖断,不易采到完整的标本;又因其叶二型,形态不一,因此被误认为两种植物,这个发现被写成论文,发表在年的《兰州医学院学报》上。
刚柔并济的小草——铁筷子的故事
早春三月,在我校药圃(原兰医药圃在医学校区东南角,约有5亩地,栽培着数百种药材和引种的南方植物,提供教学实验材料和学生见习,可惜因建教学楼而毁于一旦)常能看到一片小草开着粉红的花朵,在满目灰色中格外显眼。询问药圃师傅,得知这片小草叫铁筷子,因开花早,花好看,从外地引种过来的。看似这么柔弱的小草,却叫了这么刚的名字,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好奇。经查阅资料,并向赵老师请教,得知这是毛茛科植物,性味苦、寒、凉,有小*,功效为清热解*,活血散瘀,消肿止疼。民间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因此又叫它小桃儿七、猪毛七、红毛七等。身为小草、名字很刚、植株柔弱、功效很强,怪不得有此名字。恰好此时我的专题生祁银德同学进点了,毕业论文就选为《铁筷子野生变家种的初步研究》,后来发表在《中草药》杂志上。
论文发表后,我对铁筷子的兴趣大增,通过查阅文献,看到国外有篇报道说其对鼻炎癌有一定作用,这对我们是一个启发和提示,能不能对其他癌症也有作用呢?抗癌药是研究热点,我有了想做一些实验研究的想法。想到了就做,首先要采集实验材料,药圃种植的铁筷子显然不够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我省礼县洪河乡有铁筷子分布,我带着研究生小苟去了洪河乡。这里地处*土高原,土地贫瘠,周围除了庄稼地,几乎没有其他植物生长,连树都很少。我们向当地老乡打听,这里有没有铁筷子分布。一个老乡告诉我们:“我家就有,我给你去拿!”我们很高兴,结果等他来了后,却让我们哭笑不得——他拿来的是一双铁做的筷子,我们忙解释这是一种植物,他们说没有的,没听说有这个植物。我的研究生忙去住处拿来标本给他们看,他们说:这东西我们这哒叫水蒲子花,又叫冰凉花。我忙问为什么叫这名字?老乡告诉我们:这个小草常长在水边,就叫水蒲子花;又因它开花早,在冰还没有化的时候就开了,花粉红色很好看,所以叫冰凉花,这就对上了(在野外采药收集当地的土名字是多么的重要),我兴奋地问老乡哪里长着?老乡告诉了我们地方。我和小苟一路走一路打听,走了约摸十多里路,拐进一个山沟,只见山坡、沟谷里遍布着铁筷子,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地采集了足量实验材料。
返校后我们先做了铁筷子提取物对白血病K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结果证实有效;接着又陆续做了胃癌、肝癌等多种肿瘤的体外实验。基础医学院的刘昕教授用我们提供的实验材料,也做了此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铁筷子多糖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的试验研究》获得了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我们还做了*性实验,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同样的剂量,同样的给药途径,结果不一样,雄性小鼠全死了,而雌性小鼠全活着。后来日本近矶大学铃木庸之、李文雄等教授来访,和他们交流中也谈到了这个现象,他们是用狗做实验的,结果公狗死了,母狗活着。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雌激素的作用能避免*性?这其中机理值得探讨,能不能开发一种专门治疗妇科肿瘤的药物?不仅发挥它的抗肿瘤作用,又避免它的*副作用。我的想法可惜因故未能进行下去,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植物改变命运——鹅绒藤的故事
年2月底刚开学不久,药93届毕业生进点做毕业论文,给我分来了一个小伙子,名叫苟占平,只见他个头不高却很精神。他坦率地跟我讲,他喜欢化学,但分到我这里搞中药什么都不懂,不知能不能做好(药学的学生一般都喜欢搞化学药,对中药不太感兴趣,我自己开始也是这样),我说没关系,只要你肯学就行。根据他的情况,我给他安排了药圃植物资源整理和研究的课题。渐渐地他对植物有了兴趣,不仅将药圃的中药认了个遍,还把校园里不认识的植物采来辨认,甚至到兰州周围的山上采集标本,自己查阅检索表,进行鉴定,还查资料、看用途。看到他的进步,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我欣慰地笑了。他对我说:“杨老师,跟上你学了以后很有成就感”“怎么个成就感?”“现在同学有不认识的植物都拿来问我,他们叫不上名字,我能叫上,还知道药用”。这让他很自豪。
小苟毕业后被分到某医药公司工作,岗位是药品仓库。一个本科生去看仓库,他有些失落,给我打电话诉说他的苦恼:仓库工作每天上午进药发药,下午一般就没事了,感觉很无聊。我了解了情况后对他说:“这是好事啊,你有那么多的空闲时间,可以复习考研啊”,他有点为难地说:“可我在班上学习水平一般,从来没敢想过考研。”我鼓励他说:“有志者事竟成,你做毕业专题有良好的基础,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就考我专业的研究生吧。专业课不用发愁,有什么不懂我给你辅导,你只要把外语抓好就行了”。在我的鼓励下,小苟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考取了我院生药学硕士点研究生,师从赵汝能教授和我(我刚晋升上副教授,有了带研资格),研究课题为“甘肃鹅绒藤属药用植物研究”。鹅绒藤是萝藦科植物,我校校园就有分布,是多年生缠绕草本,含乳汁(白浆),药用其白色乳汁和根,有清热解*,消积健脾,利水消肿之功效,该属植物多有此功效。在导师组的指导下,小苟到甘肃各地采集植物标本,并到西北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沙漠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高校查阅植物标本和文献资料。经过一年多的辛苦努力,初步整理出甘肃鹅绒藤属植物共15种1亚种,其中2个为甘肃省分布新纪录,有关研究发表于《中草药》、《西北植物学报》等杂志。小苟在做好本专业课题后,还想做一些化学实验,起初赵老师不同意,我和赵老师在培养理念上产生了一些分歧。他主张本专业研究生只要学好本专业,做好本专业课题就行,没必要学其他专业,你学药理你比得过药理的研究生吗?你学化学比得过化学的研究生吗?我则认为现在培养研究生知识面要宽一些,当然首先是学好本专业,在此基础上,导师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研究生涉猎其他学科,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也是受我的师兄云南中医学院罗天诰教授的影响,他培养的研究生可说是全方位的。从本草考证、资源调查、植物分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药理*理作用,质量控制与检测等都学习。他培养的一名研究生的课题竟是某动物药的开发利用,我问他:咱们搞植物的,动物又不懂,你怎么指导啊?他说没关系,我可以请搞动物的专家合带,化学药理的就请相关专业的专家,质量检测方面的我请省药检所的专家联合培养。培养研究生不能只限于导师自己懂的专业,不懂的就不让学,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毕业后就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如果只搞植物分类,面就很窄。我的研究生论文答辩时,常常有相关的企业和单位来旁听,一答辩完就抢着签约,这样的研究生一个顶俩顶三,谁不抢着要?!老罗的一番话给我很大的启迪,我也确定了我以后培养研究生的方向——《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多学科或跨学科培养的思路。因为赵老师不同意,我只能私下安排小苟在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张承忠、李冲二教授指导下完成相关化学的研究工作,并支持和鼓励他在兰大旁听波普分析等课程。小苟也很争气,首次从鹅绒藤CynanchumchinenseR.Br.的地上部分提取分离鉴定出3种*酮苷,该研究发表于《中国中药杂志》。论文答辩时,与会专家都对此予以好评,赵老师也终于认可了这次“出轨”。本课题“甘肃鹅绒藤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荣获年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二等奖。
小苟硕士毕业后到广东医科大学广东省天然药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工作,参与了草药半边旗研究的部分工作。半边旗是一蕨类植物,药用全草,需从外省购入。他依据硕士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开展了广东省半边旗属植物资源调查工作,解决了原料问题。又根据其所学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知识,采集了广东某地将近1年的半边旗根茎、叶柄、叶片的样本,分别做了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发现了最佳采集时间与最佳采集部位是8~11月份、地上部分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根茎的含量最低,与传统采集部位相反),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保护了植物资源。多学科培养见成效,该校领导和专家对此赞不绝口:没想到甘肃培养的研究生这么管用!其主持的“半边旗质量标准研究”已被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收载为广东省地方习用药材标准;“粤产草药半边旗抗癌作用的系统研究”获年广东省人民*府三等奖。昔日的研究生现已成为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生药学教研室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道地药材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评审专家、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等。小苟每每回家探亲路过兰州,都要来看我,说起他是他家乡唯一的博士(后来又读了博士)和教授时,总是感恩地说:“要没有杨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知识改变命运,更确切地说是植物改变了命运”。我为他感到自豪和骄傲的同时,也想到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因为植物,因为赵老师,我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改变,从一个药厂的小工人,不经意间成了甘肃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与植物药专业委员会委员。
传承与突破——甘西鼠尾草的故事
甘西鼠尾草SalviaprzewalskiiMaxim.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又名甘肃丹参,在甘肃做丹参代用品,因其与中药丹参的化学成分类同,因而受到了植物化学及药学工作者的青睐。近年来对丹参的开发利用日趋上升,因而丹参将面临供不应求的趋势。根据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类群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规律来寻找常用中药的替代药源是中草药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捷径。甘西鼠尾草在甘肃分布广泛,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地也有分布,因而蕴藏量十分丰富。其药用圆锥形根可长达40cm以上,直径可达30m以上,是丹参很好的代用品。为开发利用好这一甘肃特色资源,我为我的研究生史彦斌选择了以甘西鼠尾草为研究对象和其原单位进行联合培养。课题组充分利用甘西鼠尾草的资源优势和与丹参亲缘关系相近的优势,一方面基于活血化瘀的物质基础——丹参二萜醌的组成角度,探讨甘西鼠尾草作为中药丹参替代品的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探索甘西鼠尾草除活血化瘀功效之外的其他生物活性,取得了突破。
课题组从甘西鼠尾草根中共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大部分为丹参二萜醌类,其中丹参醛系首次从该植物种获得。这些化合物与中药丹参的二萜醌类成分极为相似,也就从物质基础层面说明,甘西鼠尾草可以替代丹参,作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入药。民间也用甘西鼠尾草根水煎液治疗痢疾腹泻等症,据此课题组对上述二萜醌类化合物的抗菌抗炎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二萜醌的抗菌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证实甘西鼠尾草二萜醌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作用。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行了从人药研究向兽药研发的跨界延伸。奶牛乳房炎是阻碍畜牧业和奶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中医理论认为乳房炎是血瘀不畅、运行受阻,淤积于乳房所致;西医认为乳房炎是乳腺导管内的脂样物质排泄受阻,导致乳管扩张破裂,脂性物质外溢,引起炎症反应或诱发细菌感染。结合甘西鼠尾草的活血化瘀作用和抗菌抗炎作用,将丹参二萜醌制备成混悬液(消炎醌),进行奶牛乳房炎的防治试验,证实消炎醌能较好地改善奶牛乳房炎症状。相关成果“丹参抗菌有效成分的代谢转化与构效关系研究”获得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抗菌消炎新兽药消炎醌的研制与应用”获得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如果说甘西鼠尾草用作活血化瘀药是一种传承,那么其抗菌抗炎活性,并从中药用作兽药治疗奶牛乳房炎则是一种突破,为振兴陇药,传承创新提供了新途径。跨学科联合培养结硕果,史彦斌同学现在已是药学院一名科研成果显著的教授了。
民族药初探——九头草的故事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有3个全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就分布在甘肃省。这3个少数民族,历史最悠久的当属位于河西走廊深处的裕固族。进入本世纪初,民族药研究方兴未艾,但主要集中在藏、蒙、维、瑶等几个少数民族之中,其他少数民族药物的研究,尤其是一些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药物研究,尚处于沉寂之中。在此背景下,尽快调查甘肃省内少数民族用药历史、特色药物,挖掘其独特的历史医药文化,进而做好传承和发展,这不仅考量研究者的眼光,也是一个药用植物学者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所在。
时值21世纪初,我曾经的专题生,医院药剂科负责人的祁银德又考取了我的研究生。本打算给他安排铁筷子抗肿瘤方面的课题,可小祁有自己的想法,他说他工作所在地离肃南县不远,听说裕固族有一些独特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他想研究一下民族药,他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我欣然同意。鉴于他在毕业专题的出色表现,又有工作实践经验和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我放心地让他自己去肃南进行调研。
年国庆期间,小祁独自一人前往位于祁连山深处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走村串户调查当地植物药资源和使用情况。当他了解到当地有一种叫“九头草”的神奇植物,不但可用于内服和外用治病,还因其有强身健体的功效而被作为珍贵的礼物馈赠亲友时,他好像发现了“寻宝”的线索,顾不得疲倦,又向大山更深处挺进。
当年的肃南交通很不方便,有些地方两天,甚至一星期才能有一班公交车经过;更多的地方,牧民们的交通就全凭马匹。一路上很少能搭乘到车辆——哪怕是牧民们的马车。所以大多数的山路都只能靠双脚行走。秋天的祁连山早晚温差很大,清晨和夜晚冻得他瑟瑟发抖。更难过的是连续两天都未发现“九头草”的踪迹,到了第三天的夜晚,他一个人走了很久也看不到一点灯火,眼前只有黑黢黢的山峦,耳畔传来一阵阵野兽的叫声,孤独和恐惧感不由得铺天盖地袭来……直到半夜,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牧羊人的泥巴屋子,顾不得条件简陋,疲倦不堪的他躺倒就睡着了。
第四天中午时分,他终于在一片叫天干河滩的地方发现了“九头草”原植物,手捧它绽开的枝叶,闻着它特有的芳香,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回到兰州后,我们对这次的调查进行了整理、鉴定(“九头草”为豆科植物镰荚棘豆,又名镰形棘豆、莪大夏等,性味苦、寒、有*,功效为清热解*,生肌止痛),并对包括“九头草”在内的10种民族特色药用植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小祁以此为基础完成了他的研究生课题。因为我们初步的工作,这些裕固族聚居区特色药物及其它们的使用经验,没有被历史湮没,并且为后来者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它们打下了基础,医院的专家对九头草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了战伤救治药等,为此我们深感欣慰!
20年倏忽间过去了,当年只身一人“探访”九头草的研究生小祁,现在也已成为广东一所高职院校教授,目前在岭南民间药物研究方面小有成就。
灵感来自实践——柳茶的故事
柳茶是甘肃民间著名的三茶(柳茶、蓝花茶、鸡冠茶)之一,其基原为蔷薇科鲜卑花属植物鲜卑花Sibiraealaevigata(L.)Maxim.和窄叶鲜卑花Sibiraeaangustata(Rehd.)Hand.-Mazz.,枝叶入药,因其叶型像柳叶,故称为“柳茶”,藏名为尼阿措(音译)。藏医药文献《甘露本草明镜》记载有疏散风热作用,主治热病和疫病。藏族民间常用其枝条火煨后作茶饮,用来治疗食后腹胀等诸多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状。我院已有老师做了降血脂和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柳茶是一种灌木,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米以上的高山林缘、山坡。我们在甘南藏区野外调查时,听藏民说牛羊特别喜欢吃它的叶子,但老乡们要把牛羊赶走不让吃,因为吃了要掉膘。这激发了我的灵感,牛羊吃了能掉膘,人吃了是不是能减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现了一系列特有的现代疾病,如肥胖症、高脂血症等。而不适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使人们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增多。肥胖可引发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都是其重要诱因,因此减肥成为研究热点。我们带着这个想法采集叶子做了动物实验,用两组小白鼠做对照,一组用此药,一组不用。实验结果,不喂药的这组小白鼠,相同的食料没有吃完,体重增加,趴在笼子里不爱动;而用了药的这一组,相同的食料吃得光光的,但体重没有增加,有的甚至瘦到皮包骨头,但很精神,在笼子里跑来跑去非常活跃,动物实验证明有很好的减肥作用。我们又做了*性实验,因为人用嘛,当然要保证安全。动物实验结果,小白鼠的剂量折合人的剂量,一次吃3公斤都没事,说明是安全无*的。我们先做成保健茶自己试喝,实验结果,普遍体重每月减2~4公斤,课题组的李老师最多减了7公斤,减肥效果明显。该茶最大的优势在于不会抑制食欲或吸收,同时可以分解脂肪。其效果优于现有的治疗减肥和便秘的药物及方法。其对治疗便秘:是通过增强小肠蠕动力达到调节便秘的功效,优势在于对肠粘膜的刺激非常小,也不会导致大便稀化,*副作用极小;我80多岁的老父亲喝了后也说治疗便秘效果很好,现在老年人便秘的很多,你就研究治疗便秘的药吧。在学校科技处韩玮老师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下,我申请了平生的第1个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从此柳茶的研究一发而不可收拾。
根据大家反馈的信息,我带着研究团队对柳茶进行了资源调查,生药学鉴定;相继做了柳茶多糖,挥发油,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活性效用成分的高通量筛选,药理、药效、*理作用和柳茶降压,降血糖,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并获得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了保健品开发所需的功能性试验、急慢*性等规定性试验的研究;研制出无*副作用,可维持正常代谢的治疗高脂血症的降脂保健品------“香巴拉藏茶”(香巴拉藏语是神奇神秘的地方,意为神奇的藏茶)。该藏茶经初步实验及临床验证有如下功效:1.消食导滞助消化。2.调节脂代谢,可防止脂肪在肝内的堆积,达到脂肪肝消失。3.通便,用于便秘。其优势在于对肠粘膜的刺激非常小,也不会导致大便稀化,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效果明显。4.用于减肥。该茶最大的优势在于不会抑制食欲,无需节食,也无腹泻等不良反应,对人体无害,并可分解脂肪,其效果优于现有治疗减肥的药物。5.还有数例服用此茶后,脸上痘痘(痤疮)和口中异味消除。6.有三例因饮食不洁和喝牛奶引起腹泻者,饮用此茶后症状消失,这茶真是很神奇,既能治疗便秘,也能治疗拉肚子,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我们分析柳茶因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在挥发油里有一种成分叫马鞭草烯酮,有抗菌消炎作用,所以具有多种功效。且在服茶期间,服用感冒药、降压药等,未有不适反应。
除我们团队不断深入地对柳茶进行研究外,我们也提供试验材料给其他团队研究。如基础医学院刘昕教授的团队进行了柳茶抗肿瘤和减肥机理的研究;兰大一院何津春教授进行了柳茶对家族性肥胖人群的研究;甘肃中医药大学的李成义教授进行了柳茶降血糖的临床应用研究(试用12例,11例有效)。在此期间,由于柳茶有降脂减肥作用,我老伴成了我忠实的粉丝。每天上班泡一杯香巴拉藏茶,喝了两年多直到退休。这期间有认识的小朋友见了我俩,叫我“爷爷好”,叫她“阿姨好”,小孩的童言无忌触发了我新的灵感,又进行了抗衰老美容的研究,开发了“复方尼阿措降脂美容颗粒”。
年到年,在我校援藏干部黎卫平老师的推荐下,我利用假期连续三年到西藏大学援教,讲授生药学与药用植物学课程,并到野外采药。在此过程中,我发现西藏海拔米以上的山坡草甸上柳茶成片生长,这又激发了我的灵感:西藏高海拔、缺氧、多辐射的地方,柳茶生长这么茂盛,是否有抗缺氧,抗辐射的作用?我的团队又陆续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并用红景天做对照。大家知道到西藏旅游,因高原缺氧常会得高原病,需服红景天缓解症状。实验对照后,柳茶的抗疲劳、抗缺氧作用和红景天差不多,但我们的优势用的是叶,不破坏资源,而红景天用的是根,越挖越少,即使人工栽培,因海拔高生长受限,资源也有限。对此我们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随后我们又研发了“复方高原舒颗粒”,用于治疗高原病。
我们研发的香巴拉藏茶(袋泡茶)经粗略统计,在全国16个省区市(含香港、台湾)和美国、日本、新西兰、英国、南非等国数百人试用(当然都是亲朋好友、同事同学、学生、熟人等介绍),反应良好,无*副作用。如台湾的苏先生,他是北京协和药业的董事长,多年来提供奖学金资助我校贫困生,因此我和他有了交集。我当时是基础医学院*委书记,接待他时,赠送了我自己研发的香巴拉藏茶表示感谢。一开始他并不看好藏茶,他说他是搞西药的,不懂中药,更不懂藏药,我说你喝喝试试吧。苏先生特别喜欢吃兰州的羊肉,每次来兰都要吃手抓(羊肉),但吃了胃就不舒服,常备助消化药,喝了藏茶后,他感觉良好,胃舒服多了,又通过助理来要,还送给他在美国和台湾的朋友喝。又如我的一位老同学,他女儿在国外工作,挺漂亮的一个女孩子,因为体胖,脸上有痘痘,三十好几还未谈对象,喝了藏茶后,痘痘没了,身体也苗条了,现在也有了美满的婚姻。还有我的妻哥,他有高血压,在南非工作,回国探亲,喝了我的藏茶,感觉挺好,带了一些回去,后来又给他寄了几回,他反馈说,喝了一年多,血压平稳,把降压药也停了。更夸张的是我的一位同事反馈:她战友的孩子喝了这茶,10天减了12斤,原来这孩子减肥心切,擅自将每天1~2袋的用量,提高到6袋,我为藏茶的减肥效果感到惊奇,也有些担心,告诫他说:减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身体也有一个适应过程,一下子减太多,可能会有问题。当然也有两例反馈有问题的,一例为一位痛风的朋友,不知是否因喝了此茶引起痛风?所以我们在最初的说明书上备注了“痛风患者慎用”。但后来又有两位痛风患者坚持要喝,且喝了没事,就取消了这个备注;另一例为南方的一位女性朋友,喝了此茶后胃疼拉肚子,我们分析北方人因吃牛羊肉多,比较适合喝此茶,南方人一般身体偏寒性,吃水产品多嘛,加之此茶本身就有清胃热作用,所以喝了就可能引起不适。我建议她喝时加适量姜红糖,她反馈说:加了姜红糖,胃舒服多了,也不拉肚子了,口感也好。
在我们团队全体师生多年的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李建银老师既是课题组成员,又是我的得力助手,还亲力亲为付出更多),柳茶的研究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相关论文11篇,获奖多项,其中《鲜卑花属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侨界第四届新侨创新成果交流会上荣获“中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这些成果引起了学校、学院的重视,积极支持、鼓励、推荐与企业对接、产学研结合。年学校推荐我的项目参加了上海工博会,“藏药柳茶的开发利用(兰州大学)”获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优秀展品奖二等奖。不少企业和单位都很感兴趣,但由于报批新药和新资源食品的高门槛,使得许多对柳茶感兴趣的药企望而却步,和我有过合作的几家企业到了门口却搁浅了。柳茶这么好的东西只停留在了研发阶段,而不能转化为产品上市,成了我今生的遗憾,多么希望有志者能将柳茶的故事延续……
是的,在治学的路上,有辛苦,有历险,有成功时的喜悦和欣慰,也有不顺时的无奈和遗憾。但正因为对包括民族药在内的中医药的绵绵情怀和对陇原大地的深深挚爱,才给了我不懈前行的动力,也有了我与植物的故事。我也希望,经过一代代师生的传承和创新,更多的药用植物资源能够得以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成果能够涌现,不断刷亮兰大品牌,更多造福社会。
谨以此文感谢为柳茶的开发利用研究辛勤付出的李建银、韩玮等老师和张正晶、闫志慧、石磊、李运、段博文、赵小芳、卫阳飞、刘爱萍、王晓丽、安小勇、王云等诸多研究生。
作者简介
杨永建,兰州大学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原生药研究所所长,从事药学专业教学科研工作43年,讲授《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资源学》、《种子植物分类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