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慢性腹泻,可用中药泡脚来治,乌梅丸加味治 [复制链接]

1#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index.html

有很多朋友私信请教慢性腹泻的治疗,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等。有一些朋友的症状很顽固,常年的腹泻,可能吃冷的食物就腹泻了,也可能是心情紧张了就腹泻了。也有的是吃油腻的食物而腹泻了,甚至有的人坐到凉的椅子,都会导致腹泻。

这种复杂的慢性腹泻,往往很难治疗,医院,反反复复的治疗,而疗效甚微。

以往,我也跟肛肠专科的医生探讨过这个问题,确实目前没有特别好的方法。西医也没什么办法,中医处理也是很棘手。

往往这种腹泻,用清热利湿的药,疗效只有几天,过后就又开始发作了。用温阳的药,也是如此。真的是愁白了许多医生和患者的头发。

对于普通的腹泻,中医的方法还是见效很快的。但对于这种复杂的慢性腹泻,到底要怎么弄呢?

这种慢性腹泻,很多是寒热错杂的。所以单一的用寒药或者热药,就都显得后劲不足。

首先,这些患者吃了清热利湿的药,有效果,说明体内有湿热,却又很快失效,说明可能有其他的问题。

说是阳虚吗?舌脉以及临床表现,又很像阳虚,温阳利湿的药下去,也是后劲不足的感觉。这该如何是好呢?大家都有一些摸不着头了。

伤寒论里,有一个方子,叫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的厥阴病篇,主治蛔厥,又主久利。

这个方子,寒热并用,攻补兼顾。医圣张仲景,发现此方有“主久利”的作用,这个“久利”,就是慢性腹泻,根据组方,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个治疗寒热错杂引发的慢性腹泻的方子。

只是医圣张仲景,用简单的“又主久利”来概括,可能很多人没有重视而已。

这是苦寒药和温阳药一起上,来对付寒热错杂的病,这就是古代中医的思路啊。

这个治疗慢性腹泻的方子,里面的寒药是:*柏、*连。热药是:制附子、炮姜、艾叶。

乌梅为收敛药。以上几种药是这个方子的核心药物。

了解了这个思路,我们可以运用这个方调理这个顽固性的慢性腹泻。一般而言,首先患者肠胃不适,饮食上不注意,肠胃里面有湿热堆积,可能又服用了很多寒凉的药或者食物导致肠胃阳气受损。

而且这种顽固性腹泻,发病时间久了后,病人往往会有情绪上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导致病人的肝气有不同程度的郁结。

肠道与情绪,西方的医学也有一些研究,认为肠道里面的神经很多,称之为腹脑,而且与情绪相关。

而中医的理论认为,肝的经络有从脚开始一直往上走,会进入腹部。在*帝内经中也有记载,肝经出问题了,可能出现“宣泄”!

所以,根据这种思路,我们可以用乌梅丸加味的办法来调理。

这个加味,就是增加一些疏肝理气的药,来缓解肝经的压力。

具体的药为:柴胡10克、*芩6克、枳实6克、陈皮6克、香附6克、乌梅10克、细辛3克、桂枝6克、*连6克、*柏6克、当归6克、*参6克、制附子6克、花椒3克、炮姜6克、艾叶6克、炙甘草6克。

以上的方子,制附子是要单独包好,先熬个30分钟,然后再放其他药物,而添加的水要热水,切不可添加凉水下去。然后再熬个40分钟即可。浓浓的药液,再兑入一些温水,用来泡脚,每次泡20分钟,每天泡两次。十天一个疗程,可泡一到两个疗程,以观疗效。

以临床的经验而言,加上疏肝的药,效果明显有所增加。所以疏肝药是要用的。而这里选择泡脚外用,是因为文章所对为大众群体,辩证方面还是会有些差异,但用外用就不会有太多的顾忌。

用了以上的方子,情况得到改善的话,就可以更换方子。因为久病而会有些虚损,当肝气疏通的差不多了,我们会加上补脾的药,来改善肠胃的症状。

方子如下/p>

*参10克、淮山药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香附10克、*柏6克、*连6克、*芩6克、炮姜6克、制附子6克、乌梅10克、炙甘草6克。

熬药和泡脚的方法跟前面讲的一样。

按照这种思路,利用这两个方子,很多这种顽固的慢性腹泻,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慢慢好了。

如果要口服这些药物,是要医生面对面的辩证加减的,而泡脚就安全多了。这样说大家应该明白吧。

这种慢性腹泻,非常顽固,而运用张仲景的乌梅丸的思路,却能够出奇效,实在是古人的智慧与经验非常的高明。当然,这也需要我们去细致的发掘古人的经验。有一些经验,古人也许就几个字,一笔带过了。这个方法其实也有很多医生在用的。

那么泡脚期间,顽固的慢性腹泻,患者应当要注意饮食的。不要吃很油腻的东西,不要抽烟、喝酒,饮食要比较清淡才是,如果每天可以吃一些小米粥、淮山药、以及莲子羹来补脾胃就更好了。等肠胃好后,饮食上就不必这么太过讲究了。

这个慢性腹泻,用这种思路,临床上,还真没见到毫无效果的例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慢性腹泻都用此方的,有一些腹泻可能是肠癌导致,这种方子就不适合。而普通的寒性或者湿热的腹泻也用不到这个方子。药要对症,才有效。这一点希望大家明白。孕妇也是忌服此方的。

现代有一些疾病很棘手,如果现代医学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我们不妨在中国传统的经典里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或许有一些奇特的思路或者方药,恰好有用。

我是医心爱分享,感谢你的阅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