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专题6
豆子妈:颜帅早上好!
颜帅:豆子妈,早上好啊!现在可以告诉我,你想到的另一个腹泻的原因了吧?
豆子妈:其实您之前已经提到了,就是药物反应。其实我觉得药物反应可以分为完全不同的两种,一种可以叫做“副作用”。不少药物的副作用会导致腹泻,西医认为药源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大概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7%,指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大便次数异常增多。我在网上查到,常见药物引起腹泻的包括:1.药物刺激大肠运动导致腹泻,如秋水仙碱、红霉素等;2.渗透液进入结肠引起腹泻;3.滥用轻泻剂可引起慢性腹泻;4.药物引起肠内菌群改变,如抗生素引起的结肠性腹泻;5.金制剂在使用的头三个月可能引起腹泻。
颜帅:是的,其实这也是普通人对药物导致腹泻的普遍认识。就是觉得吃药后腹泻是不好的反应。那另一种药物反应是什么呢?
豆子妈:那是我接触经典中医之后才知道的,就是排病反应!
颜帅:哦,你来说说看!
豆子妈:我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到的。当人体内有病邪导致不适,中医会采取各种方式促使病邪尽快排出体外,比较常见的有汗法、吐法、下法等等。
汗法就是促使人出汗,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其实退烧的西药我认为也是一种比较粗暴的汗法,但它只能达到暂时退烧的目的,不能让病邪彻底排出体外。
吐法就是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治法。
下法是使病邪通过大小便排除体外的方法。我个人有亲身的感受,服药后出现腹泻的反应,通常服药后2小时内就会发作,有时一天甚至会有5-10次,但与痢疾不同,不会有虚弱疲劳感,虽然大量地腹泻,反而觉得异常轻松,一点儿也不累。我的理解是,我之前体内的各种病邪毒素因为阳气不足、运转不畅而排不出去,积累在身体里所以出现痛经、囊肿、肌瘤、痤疮等各种问题,当药物起效,推动病邪外排出去,自然一身轻松,约拉越舒服了。
颜帅:是的,我们临床常见不少阳虚患者服四逆汤后出现腹泻,这些都是邪气排出的反应。有的病人服药后会出现腹中有气体窜动,或觉胀满,或觉疼痛,或者放屁多,或者打嗝多等等,都是正常的反应。那是由于经络内正邪相争激化,元气不断冲击病气,并将病气驱逐出体外,出现一些排出病邪,恢复健康的反应。
豆子妈:我知道还有些孩子,积食很久,胃肠道蠕动缓慢,里面积滞较多,此时服用药物,有的孩子就会腹泻,或者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的特别臭。我看那些药物都是消食导滞、扶助正气的,这就是身体开始清除积滞了,清理体内的“陈旧垃圾”,当然臭不可闻,这也是正常的反应。
颜帅:所以,用药后很多人一见到腹泻,就觉得疑虑甚至恐慌:我本来不腹泻,怎么吃了药反而开始腹泻了?是不是吃错药了?于是停药,这往往是半途而废,病邪就一直停留在体内。
豆子妈:我知道有很多患者对此难以理解,甚至误认为是治疗不当引起的,所以疑虑难解、自行停药,错过了康复的良机。我自己也是通过经典科的宣教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颜帅:这就是我们科最初开设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