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北辰妈每次抱着小北辰到小区内的小花园闲逛时,附近群热心的好邻居都会凑上来问:“怎么不给娃娃穿袜子啊!”第一天还能笑着解释说:“孩子怕热,穿了脚板藏汗,会有脚气的。”可第二天、第三天,但凡下楼,总会遇到有大妈过来头头是道地对我说教:“夏天也要穿袜子的,寒从脚生!”最讽刺的是,有的老人家怀里的小宝宝还穿着开裆裤,大大咧咧地露出私处!
虽然内心总忍不住吐槽,但北辰妈表面上已经可以云淡风轻地一笑而过了。那么问题来了,夏天到底该不该给宝宝穿袜子?寒从脚生的说法有没有依据?宝宝光脚会着凉感冒?光脚后还会导致宝宝腹泻?光脚、露出脚踝得宝宝长大后还会得风湿?这些问题都将在今天的文章解答。
一、关于宝宝夏天穿不穿袜子的权威观点
北辰妈收集了很多育儿权威专家的观点,谨供各位家长参考。
(1)正方:支持宝宝穿袜子
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李海鹰的主要观点:
1.因为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当环境温度略低时,小婴儿的末梢循环就不好,所以小脚会凉凉的,给婴儿穿上袜子,可起一定保暖作用。
2.宝宝在空调房里,如果如果温度太低,宝宝又光着脚的话,很可能会导致宝宝着凉,拉肚子。
3.不穿袜子容易使得宝宝柔嫩的脚部肌肤变得干燥粗糙,甚至形成脚垫。
4.随着宝宝长大,活动能力增加,有时手舞足蹈,有时乱蹬,损伤皮肤、脚趾的机会也就增多了,穿上袜子则可以减少脚部皮肤损伤的发生。
5.光脚致使地板上的脏东西如尘土、细菌通过宝宝娇嫩的皮肤侵袭身体,增加感染的机会。如若是塑料拼板,板上的甲醛及铅等有害物质会沾在宝宝的脚上,随之附着在小手上再进入宝宝的嘴里。
(2)反方:反对夏天给宝宝穿袜子
来自张思莱医师《张思莱育儿手记》:“打赤脚好处多。”
1.孩子的双脚布满了知觉和触觉的神经末梢,当孩子还不会站立时,气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给孩子打赤脚,让孩子能够通过双脚直接感觉到冷热,并且让脚底经受各种刺激,让孩子的双脚接触不同材质的地面有助于触觉的发育,有利于促进脚弓的形成。
2.天气热,婴儿出汗,双脚潮湿,如果被捂着,很容易滋生细菌,造成脚部感染。
(3)中间方:穿不穿袜子看过往生活习惯
来自崔玉涛医生的主要观点:
1.在空调房或者非空调房间,是否给孩子穿袜子,是习惯问题。
2.孩子不怕凉,怕的是环境大幅度变化。一会穿上袜子,一会又脱掉。一会环境温度高,一会又降低。环境大幅度变化最容易使孩子生病。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稳定的养育习惯,易预防孩子生病。
3.是否应该给孩子穿袜子,没有标准答案。如果孩子出生后就不穿袜子,每天都是如此,在家不穿袜子肯定不会因此而生病。家长不要去比较,保持自己的习惯。
阐述权威的观点到这里,下面北辰妈继续详细说一说各位家长所担心的宝宝因光脚而“着凉”问题!
二、宝宝光脚着凉容易感冒?
老人家常说得“寒从脚生”,所以但凡看到小宝宝们光着脚,哪怕是不会走路尚且还抱在大人怀里,都要上前说教几句。可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冷空气密度大,怎么都是往下沉的!要寒,那也是先从头顶寒起啊!
再说那些会爬会走的小宝宝在夏天光着脚丫与地板亲密接触是否容易着凉感冒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普通感冒是一种上呼吸道的急性病毒感染!也就是说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寒冷并不会导致感冒。可似乎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把着凉看成是感冒的直接导因,就连英语中的“感冒”翻译也是“CommonCold”。这种推断很容易理解,人们能直接感受到冷、热、风、寒,却感受不到病菌的存在,而且人暴露在冷空气中时,也会跟感冒一样,都会“哈啾”地打喷嚏、寒颤。因此还有学者提出一些“假说”,比如着凉后会影响呼吸道屏障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进而增加感冒的风险等。
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研究直接证实了寒冷会导致感冒。相反,还有大量的研究验证了寒冷并没有增加感冒的风险。比如默沙东诊疗手册说:受凉本身并不引起感冒,也不增加人体对病毒感染的易患性,再好比哈佛医学院针对过往数百项关于“冷暴露与感冒”关系的文章及结合自身的一系列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不用担心中度冷暴露会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此处的“中度冷暴露”指的时我们平常生活中身体感觉到“冷”的环境,大约是指下图中的第4种状态:既不影响身体核心温度也不会造成冷冻伤。
也因此,在谈及感冒的预防措施时,很多医学教材和权威的医学机构,比如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会建议”多洗手、避免不洗手后去触摸口、鼻和眼睛,远离病人“,而不是说保暖穿衣就可预防感冒。
美国儿科学会也同样指出:”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孩子没有接触到病毒,那么也就不会感冒。无论穿得多还是穿得少,都不能预防感冒。
所以,与其把“宝宝不穿袜子”视为宝宝感冒的罪魁祸首,还不如在这个夏天保证空调房里空气流通,少让病菌有机可乘。
三、宝宝光脚后会导致腹泻?
有医生指出夏日再空调房里,孩子光脚的话可能会着凉,然后拉肚子。
这个观点怎么说呢?有点”相去甚远“的意味。
虽然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儿科学》的教材中,的确是把“肚子着凉”作为腹泻的发病因素。毕竟肠道平滑肌对温度敏感,在离体实验里,肠管蠕动也的确随着温度下降而蠕动加快,肠道蠕动加快后,人的便便就因为在肠管里停留的时间不够久而拉稀。
但“光脚导致受凉从而可能引发腹泻”的说法实在是漏洞百出,我们人是恒温动物啊!当热量没办法维持自己正常的体温时,人体血液的流速就会变慢,以保证内脏的温度不被散发出去。哪怕是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们,其核心体温,也就是胸腹腔内的温度是恒定的,所以除非长时间暴露在极寒环境下,只要在体温正常的情况下,宝宝光脚是难以使得腹部受凉的,更不会导致肠管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肠蠕动!
况且,似乎腹部受凉导致腹泻是只有中国才有的说法,国外最新版的儿科学教材《尼尔森儿科学》和Uptodate关于腹泻发病原因里,都没有腹部受凉的因素存在。
四、宝宝光脚容易有湿气?老了会得“风湿”?
这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人们之所以容易将“着凉受寒”跟关节炎联系起来,那大概是因为“类风湿关节炎”名称中的“风”和“湿”让人觉得是跟“寒”、“冷”有关,所以老一辈的说法就是:保暖措施一定要做到位,宝宝的脚踝、膝盖通通不能露出来,否则长大会得“风湿病”。
老一辈口中所谓的“风湿病”实际上指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它跟所谓的“湿气”、“寒气”没有关系,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与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简单说来就是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问题,本来应该一致对外的免疫系统(主要是巨噬细胞),不知道被什么异物“惹火”了,随后开始对关节滑膜细胞进行“无差别攻击,从而导致关节炎。一般还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遗传和环境以及感染的因素相关。
目前,并没有发现吹风、淋雨、寒冷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证据,而已经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会发现自己的关节能充当“天气预报”,疼痛在寒冷、下雨天时会更加明显,从免疫学角度来说,大概是因为天气因素影响炎症因子以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加重了关节滑膜增生以及风湿细胞的浸润,从而加重病情。
所以说,有关节炎的病人应该注意保暖以减轻症状,但没有关节炎的病人,不需要因为担心着凉受寒导致关节炎,而不让宝宝光脚,甚至炎炎夏日也穿着长裤、护膝。
写在最后,孩子光脚的问题说白了都是长辈担心孩子会受凉,但我们只要知道受凉不会导致感冒,不会导致腹泻,不会导致关节炎,就不会因为瞎操心而有”穿衣强迫症“逼着孩子多穿衣物、或者不让孩子吹空调。